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央行首推63天期逆回購

時間:2017-10-28 03:16:11來源:大公網

  圖:分析預計,未來63天期逆回購或成「常態工具」 中新社

  中國央行昨日在公開市場開展1400億元(人民幣,下同)逆回購,其中首次使用63天期逆回購向市場提供流動性,涉及規模為5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中標利率為2.9%。受訪專家表示,新設63天期逆回購不僅豐富了現有的逆回購期限品種,更可平抑跨年資金面波動,其中性的中標利率定價亦符預期,預計未來該品種或成「常態工具」。   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周五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了包括600億元7天期、300億元14天期、500億元63天期的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2.45%、2.6%、2.9%。在抵沖當日到期的500億元逆回購後,當日最終實現900億元淨投放。當周累計實現淨投放3900億元。(見附表)

  本周淨投放3900億

  興業銀行兼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新增的63天期逆回購品種,正好是7天的倍數,部分逆回購資金將實現跨年,可豐富逆回購期限品種,還提高資金面穩定性,體現了央行穩定預期的意圖。

  「該工具有望進一步強化機構負債的穩定性,引導金融機構優化資產負債期限結構,這也是『去槓桿』過程中的重要一環」。申萬宏源債券首席分析師孟祥娟表示,央行在年末臨近前增設63天期逆回購操作品種,旨在平抑跨年資金波動,此舉傳遞了其維穩年末資金面的目的。

  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坦言,此前逆回購期限為7、14及28天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主要有三月期、六月期及一年期,MLF操作主要是引導中期利率,其操作頻率也相對較低。而央行是次引入63天期逆回購品種,其操作頻率也更為頻繁;而其2.9%的中標利率料將形成中短期利率水平,向市場傳導央行對中短期利率波動較明確的態度。魯政委分析,63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應高於「28天期逆回購」,及「3月期MLF操作利率中值」,因此63天期逆回購2.9%的操作利率可視為「中性」定價。

  滬拆息全線升

  周五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市場(Shibor)各短期品種回購利率全線上揚,當日,隔夜、7天、14天品種分別升2.44、0.89、1.36個基點,至2.7181%、2.8788%、3.8206%。1月期品種微升0.04個基點,至4.0194%。

  魯政委明言,「新增63天期限逆回購操作,無政策放鬆意圖」。即便本月初央行連續逆回購大幅淨投放,也是為提前平滑後期繳稅,及大量資金到期可能帶來的流動性壓力。本次操作凸顯了前瞻性,可幫助穩定市場對流動性的預期,未來63天期逆回購操作有望常態化。黃志龍認為,未來貨幣政策將延續當前「削峰填谷」的操作方式,央行放鬆或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概率均不大,料仍延續下半年以來「不鬆不緊」的貨幣政策走勢。

  孟祥娟預計,後續市場資金面將整體平穩,央行亦會提前考慮未來資金面偏緊時點,並作出動態調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