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召開在即,回顧過去的五年,中國軍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在「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科技興軍」的總體方略指引下,解放軍深化改革,軍隊領導指揮體制和作戰力量結構體系進行了全面重塑。從嚴治軍、重拳反腐,軍隊整體作風面貌煥然一新。武器裝備建設進入了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國產航母、「殲-20」隱形戰鬥機、「運-20」大型運輸機等一批大國重器紛紛建造下水、入列。按照實戰化練兵的要求,軍隊從嚴從實訓練,下大力氣、狠功夫整治慵懶散作風,整體戰鬥力水平不斷提高。首個海外基地投入啟用,軍隊更多地參與維和、護航等國際任務,軍事外交、軍事合作、軍事透明度都取得長足進步。
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中央軍委成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擔任組長,在最高統帥層面掌舵改革方向、把握改革部署、督促改革進展。中國軍隊開展了被譽為「史上最強軍改」的全面改革,其力度之大,震動中外。這次軍改,針對多年來形成的體制機制障礙、力量結構積弊、既得利益板結等問題,進行大刀闊斧的全面清理整改。打破了沿襲多年的大總部、大軍區、大陸軍體制,組建軍委機關15部門,劃設五大戰區,組建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調整改革以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龍頭的軍事院校體系,教育科研全面向服務能打仗、打勝仗聚焦。
解放軍的作戰力量體系結構也進行了全方位優化。在30萬大裁軍之後,陸軍總人數首次降至總兵力的半數以下,這對於完全依靠陸軍起家的解放軍來說,是一次歷史性的轉變,凸顯了軍委高層的改革決心和魄力。陸軍集團軍數量也由18個降至13個,創建國以來歷史最低點。在壓減老舊部隊的同時,陸軍大力發展空中突擊、陸航、特種作戰、信息保障等新型作戰力量。空軍、海軍重新調整優化了原來所屬各基地,組建空軍空降兵軍、海軍陸戰隊,打造「垂直打擊」的「天降神兵」和陸海作戰的「兩棲利刃」。火箭軍優化重組所屬各基地,大大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夯實了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單獨組建的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戰略支援部隊,統籌網絡、電子信息、軍事航天、電磁攻防作戰力量。從而構建其陸海空天電網全維度的作戰體系。
十八大以來的軍隊反腐,屢屢刷新歷史紀錄。郭伯雄、徐才厚兩位軍委前副主席被查,王建平、田修思、王喜斌等上將落馬,副軍級以上被查處將領約百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反腐敗鬥爭形成壓倒性態勢,軍隊建設呈現嶄新氣象。在加強查處的同時,軍隊開展對住房、財務、採購、有償服務等的清理,出台了一系列清規戒律,紮緊了制度籠子。軍隊監督體制也重新調整,組建軍委紀委、軍委政法委、軍委審計署,均直屬中央軍委領導。軍委紀委對軍委機關及各大戰區派出紀檢組;軍委政法委領導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按戰區重新劃設司法機構;軍委審計署派駐審計組。這些舉措,大大提高了監督的權威性和獨立性,軍隊政治生態更加清朗,為強軍提供了良好環境。
軍事力量的較量,深層次是軍事科技創新能力的較量。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武器裝備躍升發展最快的時期。中國下大氣力推動科技興軍,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為軍隊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最大型戰略運輸機「運-20」,「隱形殺手」「殲-20」戰鬥機正式入列空軍;首艘國產航母、055型萬噸驅逐艦首艦下水,「航母奶媽」新型補給艦首艦呼倫湖艦入列;「航母殺手」東風-21D、「關島快遞」東風-26、「全球打擊」東風-31AG等戰略導彈,構築起了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及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五年來另一項新變化體現在實戰練兵。陸軍首支藍軍旅與各部隊在朱日和基地真刀真槍較量,各種訓練演習不設腳本,比拼血性與戰力。空軍首次實現了同型戰機放開高度差對抗空戰,異型機自由對抗。海軍三大艦隊遠洋訓練成為常態,劈波斬浪駛向深藍。海軍航空兵與空軍戰機展開藍天搏殺,打破軍兵種界限。火箭軍進行整旅導彈火力突擊,幾十個導彈發射架實現多箭齊射。新的五大戰區體制下,各戰區統籌所有各軍兵種聯訓、聯戰、聯勤,推進訓練與實戰一體化,部隊各項建設切實向打仗聚焦。
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對外軍事合作成果豐碩,不斷創新形式。軍改中新成立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統籌軍事外交。首個海外基地吉布提保障基地啟用,為亞丁灣及索馬里海域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國海軍首次參加環太平洋聯合軍演;中國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部隊最多的國家;北約國家軍隊首次來華聯訓。這些都譜寫了新時期中國軍事外交的新篇章,也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的軍事透明及和平誠意,提高了與相關各方的軍事互信,為中國的和平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