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退群」了,單邊主義的「任性」變成了「慣性」。
10月12日,美國國務院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這一決定將於2018年12月31日生效。對此,國際社會已經見怪不怪。一方面,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曾在9月聯合國大會期間傳遞出這一資訊。另一方面,這也不是美國第一次退出該組織。1984年,美國里根政府指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存在腐敗和管理混亂等問題,宣布美國退出該機構。直到2003年,美國才重返該組織。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時代的美國「退群」已成尋常事。特朗普甫上任就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隨即要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美韓自貿協定「動刀」。此外,美國也退出了巴黎協定,威脅廢除伊朗核協議。特朗普也曾說要退出世界貿易組織(WTO),甚至也包括聯合國……因而,美國退出UNESCO也符合特朗普時代的特色。
當然,這次美國退出UNESCO,也給自己留了後路,那就是美國將以觀察員國身份在教科文組織中繼續保持影響。因而,美國退出UNESCO,是特朗普政府基於功利化的現實主義選擇。這符合本屆美國政府的政策邏輯,只要能讓美國獲得更多好處,減輕更多負擔,美國會毫不猶豫地放棄掉所謂的大國責任和領導地位——這在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總統看來,這些虛名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以美國退出UNESCO的三個理由看,美國的確佔了三大便宜。
首先是經濟上的便宜。拖欠的5億美元欠款給註銷了,美國也不用再承擔22%的預算費用,美國減少了真金白銀的支出,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其次是給UNESCO施加了壓力,轉嫁了美國退出的道德風險。美國退出UNESCO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該機構改革不力,這和特朗普指責聯合國是一樣的邏輯。這樣,美國就將退出的責任推給了聯合國和UNESCO。其三是強調對以色列不公,支持美國退出而且要和美國一起退出的也是以色列。這樣,特朗普退出該組織,不僅先修復了奧巴馬時代遇冷的美以關係,而且強化了美國和以色列的同盟關係,這是美國獲得的外交利益以及穩固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利益。
除了以色列、日本支持美國,國際社會則是對美國的決定表示不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12日針對美國宣布退出該組織發表聲明稱,對美國的決定深表遺憾,歐盟也表示了同樣立場。不過,特朗普時代的反多邊主義已經成為習慣性動作,國際社會的反對並不能改變其立場。在「美國優先」的利益驅動下,特朗普會任性到底。
唯硬實力至上的特朗普,不僅消耗掉美國二戰以來積累的軟實力,也成為國際社會的惡質典型。美國退出UNESCO,以色列也跟着退出,日本也因為頑固堅持錯誤的歷史立場威脅退出。國際社會的基本道義,被美國這個超級大國毫不猶豫地褻瀆,特朗普主義追求的現實功利,讓國際社會明白了一個基本道理。美國不再美麗,全球曾經追求的「美國夢」也變得暗淡無光。更糟糕的是,特朗普任性也許只能讓美國政府囂張一時,但是後任的美國政府將會飲下特朗普政府釀下的苦酒。美國粗莽的任性和不講道理的慣性,將使美國很難恢復曾經的大國影響力和領導者地位。特朗普所謂的讓美國重新偉大,也就成了鏡花水月。
從這種任性和慣性中,觀察家們也看到了美國趨於衰落的現實。簡言之,特朗普的反多邊主義,凸顯美國已經沒有足夠的能力、實力和道義去承擔超級大國的責任。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所言,如果美國不願意配合IMF改革,就將總部搬到中國。
一再「退群」的美國,不配去做「群主」。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