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羅哲斯(Benedict Rogers)被拒入境香港特區,英美政客立即發表聲明,攻擊中央及特區政府稱「一國兩制已死」,本地的反對派亦積極「配合」搖旗吶喊,稱「出入境事務屬香港內部事務不應受中央干預」雲雲。這些所謂的批評,是故意混淆一些根本問題。「出入境事務」與「外交事務」屬於不同的範疇,前者屬於香港內部事務,後者必須由中央處理。但當前被禁來港的羅哲斯並非普通的「出入境」,而是帶着極強的干預香港事務的政治目的而來,一旦威脅到香港的繁榮穩定,中央政府完全有權也有責採取必要的行動。需要指出的是,過去美英政客可以毫無顧忌地攻擊「一國兩制」,此次可被視作是一個警告,任何干港事務者必須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價。
羅哲斯本來是一個英國小政客,長期打着「關注民主」旗號,攻擊他國「人權民主狀況」,四處鑽營。過去曾主動會見「雙學三人」,亦曾發表過各種攻擊「一國兩制」的言論。本來,這種小政客英國多的是,大可不必理會。但是,羅哲斯太過招搖也太過囂張。此次來港前大張旗鼓,又是打聽「探監」程序,又是稱要支持「佔中」主要疑犯;當中國駐英大使館向他發出勸喻時,他也全不當一回事。如此肆無忌憚,大概以為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以為法律無法制裁他這種外國政客,這顯然是可笑的。
市民大概還會有印象,今年初美國總統特朗普稱將訪問英國,當地媒體以及許多民眾還發起「拒絕特朗普訪問」的行動。雖然貴為總統,不可能被「拒絕」訪問,英國官方也不可能如此去做,但這已經說明了一個客觀也是普遍存在的事實,即一個不受當地歡迎的人,完全有可能被拒絕入境。事實上,每年被英國政府拒絕入境的人數多不勝數。一個基本的問題在於,為什麼英國可以禁止不受歡迎者入境,中國卻不能?
英美政客在此事上的反應,實際上更印證了禁羅哲斯入境的必要性。英國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專門就此發聲明稱,十分關注一名英國公民被拒進入香港,英國政府將要求香港及中國政府盡快作出解釋。聲明又指,高度自治和自由是香港生活方式的核心,應該得到全面的尊重。雖然沒有公開「指責」,但其聲明內容實際上是在攻擊中央破壞「一國兩制」。
幾乎是同一時間,在此事上沒有任何「利益關係」的美國政客,也跟着起哄。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主席、共和黨眾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發表「譴責聲明」,稱此事明顯對香港自治權有重大打擊,「此事令國際關注,尤其是中國積極地侵蝕香港的泛民主派聲音。明顯違反了《基本法》,更令所有在港有利益的國家及企業感到心寒。各方必須齊心協力向中國領導人及香港政府施壓,令香港仍有別於中國大陸,擁有法治及確保的權利。」雲雲。
美國人的表現實在可笑。第一,世界上禁止最多人入境的國家,正正是美國當局。特朗普今年的「旅行禁令」,早被世人詬病,史密斯不去反省美國自己的問題,反而跑來攻擊中國政府,這是什麼企圖?第二,此事與美國人沒有「半毫子」關係,被禁的又不是美國公民,一個英國小政客竟需要驚動美國國會大佬,如果說背後沒有兩國相關部門的私下溝通,大概沒有人相信。
問題也正在於此,美英聯合來攻擊中央,已經說明了羅哲斯絕不簡單,他到底背着什麼「政治任務」來香港?是支持「雙學三人」還是為「大學港獨」打氣?真相我們不得而知,只是,羅哲斯及其背後的勢力,已經對香港落實「一國兩制」構成威脅。
必須指出的是,「出入境事務」是香港的內部事務,但並非所有出入境事務都是香港自己處理,一旦涉及外交、國防,就需要按中央的指示行動。舉一個簡單例子,香港對美英免簽,但兩國外交官要來香港常駐,是否單由特區入境處審批?顯然不是如此的。而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當中對「出入境政策」這麼寫道:「對世界各國或各地區的人入境、逗留和離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可實行出入境管制。」當中寫的是「可實行」,並沒有說所有出入境事務都「必定」由特區政府自行決定。當然,香港每年出入境遊客人數以千萬計,被禁止入境的是少之又少,必然是有重要原因,否則絕不會輕易設限。
外交部發言人日前就此指出,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中央政府負責與香港有關的外交事務。中國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依法處置有關問題。允許誰入境,不允許誰入境,是中國的主權。香港已於1997年回歸中國,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外國政府、機構和個人以任何方式干涉中國內政,這一立場是堅定不移的。「你說的這個人赴港是否有意干預特區內部事務、干預香港司法獨立,他自己非常清楚。針對英國官方的有關言論,中方已向英方提出嚴正交涉。」
而特首林鄭月娥被問及事件時指出,不會披露個案的詳情,但重提早前她出訪英國時的演說,指有一些英國評論人和政客對香港非常不公道,誣衊香港法官和司法制度受政治干預而不能獨立。
如果結合兩人的講話,羅哲斯被禁的原因已經呼之欲出了。但可笑的是,仍有人「揣着明白裝糊塗」。英美政客別以為可以肆無忌憚攻擊中央及特區政府,他們必須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