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家有隻小貓,黑白灰魚骨紋美短,很聰明,會直覺區分陌生人的好壞。若是愛貓人,此貓會主動湊上來聞聞,腦袋過來蹭蹭,若是討厭貓的怕貓的,牠自進門起就會遠遠躲開。
動物的本能真是神奇,就在陌生人開門那瞬間,是氣味?是氣質?還是氣場?不知是什麼左右了牠的判斷,比人類一見鍾情更不講道理,卻似乎正確得多。人的一見鍾情未必善終,多的是蘭因絮果,貓的本能使牠利益最大化,不過喵喵兩聲,換來一通順毛按摩抓癢癢,不比自己親力親為方便多了,指不定還能換來美味貓條呢。
可能第一隻成功跳進人類穀倉的貓已經具備這種區分人類個體的本能,否則它就無法順利住進人的穀倉。一開始這隻小獸大概還需要與屋子主人對峙,一人一貓劍拔弩張,一方想「哪裏來的野東西」,另一方想「進來看看又怎麼了」,好在本能判定正確,此人並不會抄傢伙對付小貓,最終大人不記小貓過,既然你幫我捕鼠,白住我家也就罷了吧。
人類對毛茸茸軟乎乎的生物抵抗力有限。貓不但長相可愛,據說平時的咕嚕聲不但能強健自身的骨頭,治癒傷口,也能安撫鏟屎官的情緒,養護心臟。兩種生物一拍即合,互惠互利,乃至於貓逐漸拖家帶口登堂入室,冬天跟人一起坐在爐前分一杯羹,同睡一張稻草席,處處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