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反思「佔中」對青年的影響\李偉雄

時間:2017-10-03 03:15:34來源:大公網

  在「佔中」影響下,香港少數滋事大學生借公開場合發言顛倒是非、美化暴力的歪風,近年已悄悄蔓延至中學校園。

  早前,天水圍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一名女學生,以學生會主席身份在今個學年開學禮上致辭時,宣稱那些參與「旺角暴亂」、「反新界東北」衝擊立法會而被判監者為「政治犯」,將他們不理他人安全的暴力違法舉動,淡化為「唔夠體面」地爭取「民主」。之後,在大學校園,「港獨」沉渣泛起,更有前學生會會長以連串「支那」用語辱罵同學。

  學生將學校視作宣揚個人政治立場的地方,其行為無知,不但令個人蒙羞,亦令校譽受損。令人氣憤的是,某些傳媒有意表揚這種無知行為,令人擔憂年輕人會「有樣學樣」,價值觀受到扭曲。

  自2013年「違法達義」主張被本地所謂「有識之士」提出後,非法「佔中」及「旺角暴亂」隨之發生,發起者及參與者皆強調鬥爭的、對立的價值觀。同時,發起者又利用「無私無畏」、「完全奉獻」等口號,騙取思想不成熟者參與,尤其是大學生及中學生。在這種鬥爭式的氣氛下成長的一些青少年,最終的惡果是引發他們對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產生「敵視」。非法「佔中」結束後,發起者被包裝成所謂的「民主鬥士」,部分更由於聲名大噪,參選立法會議員。

  「佔中」同時卻引發社會分歧、不信任、冷漠、對抗及仇恨,不僅令社會撕裂,更嚴重的是,讓年輕人的國家認同感薄弱。我們尊重國家及民族,固然是由於人類的良知與天性,但此外還有一種目的,就是建立一套正面的價值觀。這亦有助了解自己在國家及民族中的地位,負起應有之責。由此看來,未來加強對青少年的國情與歷史教育,尤為必要。

  首先,正確學習國族史,有助了解自己在國家和民族中的地位,培養正確的公民價值。其次,了解國族史,可使社會更為團結。人不能離開社會而獨存,個人從初生而至老死,始終活動於社會結構中。欲求個人生活的安全,當先謀整個社會的團結。要令整個社會得以團結,正是要使國民具備相近似的知識、觀念與態度,國族史有助洗滌「違法達義」這股歪風。

  當前某些學生的言論顛倒是非,令人明白,這是學生沒有認真學習歷史的惡果,同時由於受到近年「違法達義」歪風的影響,終令個人思想走歪,作出一連串並非「唔夠體面」這樣輕描淡寫的行為。主張「違法達義」者能對青年造成這麼大的蠱惑,定是沾沾自喜。但事實上,每位有良知的市民,對青年被「洗腦」仍懵然無知的行為,都深感痛心。「佔中」雖已過去三年,但影響不可小視,社會當認真反思。 香港中史教師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