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太空蠶後代贈港生延創科精神

時間:2017-10-03 03:15:31來源:大公網

  圖:太空蠶後代是今次「創科博覽」的展品之一

  「創科博覽2017」昨日閉幕,十天展覽共吸引11萬人次入場,近700間中、小學參與。展覽落幕,創科精神仍延續!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去年在太空進行了香港中學生設計的「太空養蠶」科學實驗,而太空蠶寶寶返回地球後,順利產卵,繁衍後代;國家航天局昨日正式將其中12位「後代」轉贈給香港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繼續飼養,以體現內地與香港科研合作的延續。該中學物理科老師稱,學生都非常興奮,現時亦正準備參與另一國家航天比賽。\大公報記者 張月琪 唐曉明

  創科博覽閉幕 入場升57%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創科局長楊偉雄及中聯辦教育科技部部長李魯等昨出席創科博覽閉幕禮。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於閉幕禮致辭稱,今年共有11萬人次出席博覽會,較去年上升57%。有400間中學及300多間小學參與博覽,約佔七成全港中小學校,佔博覽會總出席人數36%,另外,有243間學校約二萬名學生參加26堂科普講堂,非常受老師和校長的歡迎。

  博覽壓軸活動之一是國家航天工程辦公室將太空蠶後代,正式轉贈給宣基中學繼續飼養。去年10月由香港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的學生提出「太空養蠶」計劃,獲得國家航天局接納,並於神舟十一號升空期間,安排實驗。被挑選上太空的六條蠶蟲當中,有五條順利吐絲結繭,返回地球後更成功產卵。太空蠶後代亦成為今次「創科博覽2017」的展品之一。

  鄭李錦芬在轉贈儀式上表示,由香港中學生設計的科學實驗獲挑選上太空,體現了國家對香港年輕人科學發展的重視,有助於推動香港社會更重視創新科技。

  負責帶領學生設計「太空養蠶」實驗的宣基中學物理科老師周穎熙說,剛接收的太空蠶後代已經結繭及準備孵化後,會安排學生繼續飼養。而去年負責項目的同學已畢業,她們得知轉贈消息後均感到興奮,將會重回校園,指導初中師弟妹飼養太空蠶後代。

  國家航天局大力支持港生

  民政事務局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於2015年合辦「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選出「水膜反應」「太空養蠶」和「雙擺實驗」為優勝作品。當年有份促成合辦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麥鄧碧儀昨憶述,當時向國家航天局提出希望本港也可參與太空實驗,獲國家一口答應。比賽共收到70個建議,最後挑選出三個最傑出項目。

  由於過去未曾有非人類生物隨載人航天船到太空,麥太表示,與中國太空科技人員討論時,除了要想出防撞方案,最困難是研究如何在升空後,蠶蟲如何於無人照料下,自行生存72小時,她個人曾提出放棄方案,幸得科技人員堅持研究,最終獲得解決方案。麥太說,今次實驗證明本港中學生對國家航天也可以做出貢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