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中國央行昨日宣布,為支持金融機構發展普惠金融業務,2018年開始,對單戶授信500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下的小微企貸款、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及農戶生產經營、創業擔保等,貸款增量或餘額達一定比例的商業銀行實施定向降準。央行表示,凡前一年上述貸款餘額或增量佔比達1.5%的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可在央行公布的基準檔基礎上調降0.5個百分點;前一年上述貸款餘額或增量佔比達10%的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可按累進原則在第一檔基礎上再調降一個百分點。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粗略估計,此次降準釋放流動性在7000至8000億元左右。
交銀金研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分析,是次定向降準,是對之前定向降準政策的優化,其範圍進一步拓展到普惠金融領域,並對普惠金融的範圍予以明確界定;另一方面,央行將定向降準分為兩檔,有利於促進和激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該領域信貸支持。
引導資金支持實體經濟
招行總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本次目的是引導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持小微、涉農等民間經營主體。並可起到補充基礎貨幣作用,有利於緩解資金面。
央行透露,按現有數據測算,本次定向降準可覆蓋全部大中型商業銀行,約90%的城商行,及約95%的非縣域農商行。鑒於明年初對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首次考核時將使用2017年的年度數據,一些商業銀行可通過在今年後三個月中更多地將新增或盤活的信貸資源,配置到普惠金融領域從而滿足考核標準,政策的正向激勵作用將得以體現。
申萬宏源宏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坦言,是次定向降準體現央行貨幣政策「控總量、調結構」的特徵,預計中小銀行今年以來面臨的結構性資金壓力將獲紓緩。此番定向降準是支持小微企一籃子政策的組成部分,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貨幣政策有所轉向。
央行方面強調,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屬於結構性政策,並不改變「穩健貨幣政策」總體取向。定向降準釋放的流動性,亦符合總量調控要求。
貨幣政策續穩健中性
同時,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適度增長,為經濟穩定增長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李慧勇說,當前內地經濟總體穩定,今年全年GDP同比增速有望在6.8%以上,加之中國外匯佔款趨於平穩,預計「短期內仍看不到央行全面降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