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圖左起為香港中華廠商會行政總裁楊立門、會長李秀恆、副會長徐炳光及信達國際控股執行董事駱百強\大公報記者李永青攝
【大公報訊】記者李永青報道:香港中華廠商會發表報告指出,珠三角港資加工貿易企業,在升級轉型上面對不少問題,逾八成受訪企業認為首要問題是內地勞動力成本上漲,其他問題包括:「五險一金」各種稅費高昂(65.1%)、訂單不足及不穩定(61.6%)、勞工短缺(61.6%)等。該會建議,特區政府應與廣東省政府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通過G2G的途徑為在內地投資的港企更好地發揮優勢,創造合適的政策環境。此外,當局應推動人才和技術的跨境交流,鼓勵應科院和生產力局等相關機構,為內地港商提供服務、合作研發、共享成果。
兩成半內地港商已升級
該會副會長徐炳光表示,是次調查有近半回應企業在珠三角的經營時間長達20、30年以上,絕大部分發展穩定,有長遠打算,所以對當地企業的狀況及面對的挑戰十分清楚。回應企業大部分採用混合經營模式,採用OEM(代工生產)加ODM(原創設計生產)模式,或結合OEM、ODM加OBM(原創品牌生產)三種模式生產的企業多達72%,顯示企業已經進行升級,具備發展高檔、高技術產品的研發及生產能力;僅28%採用OEM一種模式生產。
這些企業的產品多作外銷,其中100%出口至國外達24%,內外銷也有的近68%,全部內銷的只有8%。過去幾年,企業的經營狀況不理想,有盈利的公司佔比減少,2013至2015年間每年平均降幅13個百分點。
不少人對港資加工貿易企業的印象,仍停留在「低技術」及「勞動密集」。其實,兩成半已轉型升級,累計使用資金高達1.63億元,即平均每間近800萬元,而計劃轉型升級的企業也有約15%。他們大部分認為轉型升級的重點工作,首要是組建人才隊伍(72.3%),其次是設立研發機構或企業研發部門(42.6%),第三是籌措研發資金(38.3%)。
籲內地減輕企業稅賦
關於產學研合作方面,22%回應公司表示曾與香港大專院校合作,28%曾與內地大專院校合作,曾與國外大專院校合作的公司只有16%。至於合作效果,香港及內地院校所獲得的評價相似,效果好和一般的佔逾八成。
該會建議,內地政府可循減輕企業負擔,及加快落實「『十三五』廣東省科技創新規劃(2016-2020年)」提及的目標,協助珠三角企業轉型升級。雖然內地各級政府近年已為企業減負出台了多項政策措施,但企業普遍認為仍有政策空間,當局可從減免地方有關稅賦、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放緩最低工資標準調升、提高企業出口退稅率、為轉型升級企業提供資助、金融機構放寬中小企業信貸,及取消市以下各級政府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多方面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