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的多寡,是影響港元息口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故經常成為市場關注焦點。金管局過往多次重申,隨着美國加息,港元因息差擴寬而走弱是正常現象,即使港元匯率觸及弱方兌換保證(即7.85),資金流出港元,亦是香港利率正常化的必經過程。
截至昨日為止,本港的銀行體系總結餘約為2275億元。而在1997至98年期間,總結餘數目只有數十億港元。至於總結餘金額居高不下,金管局過往亦曾指出,主要是由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過後,全球主要央行為挽救經濟於既倒,遂透過「量化寬鬆」措施向市場瘋狂「泵水」,導致全球游資氾濫;過剩資金苦無出路,部分流往亞洲地區,包括香港,並推高當地的資產價格(例如本港樓價)。資金流入且停泊在港元,令銀行總結餘持續上升,高峰時曾逾400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