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聯泰:「走出去」需防低成本「陷阱」

時間:2017-09-17 03:15:22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李永青報道:全球化發展促使區域供應鏈不斷整合,不少在內地從事生產的企業近年積極「走出去」,轉移部分生產業務往東南亞等地區,以應對內地生產成本上升挑戰,優化整體生產布局。總部位於香港的聯泰控股執行副總裁陳祖恒指出,企業須考慮生產成本以外的一系列因素,例如外國貿易措施、轉移生產地的供應鏈狀況和最終客戶需求等,才能有效提升整體的生產及營運效率。

  生產地享貿易優惠成關鍵

  陳祖恆接受貿發局訪問時表示,勞動力和土地供應等當然會直接影響生產成本,但外國給予部分生產地的貿易優惠,亦可能對降低產品出口外國市場成本起關鍵作用。例如輸往歐美的成衣及手袋等產品,一般進口關稅率可高達雙位數字(視乎產品而定),但若能享受關稅減免,有關好處可能超過減省生產成本的幅度。

  他舉例,受惠於美國放寬普及特惠關稅制度(GSP),緬甸及柬埔寨等受惠國所生產的皮包產品出口至美國,現已獲免關稅待遇。根據個別不同的GSP協議或自由貿易協定,兩地出口手袋產品至歐盟、日本及中國等,亦獲得免關稅待遇。為把握機會,聯泰近年於菲律賓及柬埔寨致力提高產能,並整合部分成衣生產設施轉為生產皮包,加快在當地發展手袋製造業務,以享受有關稅務優惠。

  聯泰在內地、菲律賓、柬埔寨、越南、印尼等建立區域性生產網絡,利用不同地點的生產優勢,為客戶提供生產。

  他強調,並非每個低成本地區都適合承接從內地轉移的生產,視乎個別企業及實際情況而定。例如部分「一帶一路」國家尚未為熱門的外來投資接收地,企業可能不了解當地的法律法規、本地文化,又不熟悉當地的勞工和生產支援情況,直接影響前往這些地點投資設廠的可行性。而且,低成本可能是因為缺乏供應鏈/生產物料支援、較差的交通基建和運輸物流服務的結果。此外,部分國家擁有不俗的非技術勞動力供應,但缺乏熟練工人和技術人才,難以承接較高質量和高增值生產活動的業務。

  內地設廠可迅速回應市場

  生產因素以外,客戶要求亦至關重要。他認為,國際知名品牌客戶均快速回應市場變化,特別是近年全球經濟增長緩慢,不同品牌競相追逐消費者有限的購買力,相繼提升產品的設計、用料、質量水平等,他們大多願意把有關生產留在內地和其他擁有較成熟供應鏈的生產地,以便快速回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但對於部分較標準、或生命周期較長產品,例如一些T恤、內衣和運動型包袋,客戶可能較着重低成本而願意承擔較高的生產風險、較長的生產周期,有關生產便可能需要轉移到低成本的較落後的生產地點,例如孟加拉和埃塞俄比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