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9月14日訊(記者 唐川閣) 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ISC)于9月13日在京落幕。Gartner研究副總裁Tracy Tsai在會上發表了題為「人工智能在互聯網安全的機會與挑戰」的演講。她表示,在人工智能(AI)被過度使用為營銷術語的時代,企業學會辨別哪些是真實的人工智能、哪款人工智能產品真正適合自己的企業,以及需要做出哪些改變才能使企業和員工從中獲得最大收益,才是最關鍵的。

Gartner研究副總裁Tracy Tsai在會上發表了題為「人工智能在互聯網安全的機會與挑戰」的演講。
Gartner是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每年Gartner發布的技術成熟度曲線(TheHypeCycle)都備受市場關注,也成為企業做出重大投資決策的風向標。2017年Gartner發布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指出,由於卓越的計算能力、漫無邊際的數據集、深度神經網絡領域的超乎尋常的進步等因素,未來10年人工智能將成為最具破壞性級別的技術。
隨着信息流不斷加速數字和物理世界的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將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情境感知和大數據分析算法,人工智能技術將成為數字業務的核心。到2020年,相比于目前的10%,將有40%的安全供應商會聲稱具備人工智能相關能力,然而他們是否具備真正的人工智能產品,Tracy Tsai稱「需要安全和風險管理負責人對其進行嚴格評估。」
Tracy Tsai表示,阻礙其實現的因素有人工智能不易以正確的方式開發出來、人工智能並不能適用於全部問題、對數據科學家和研究生級計算機科學人員的需求量巨大。同時,Tracy Tsai也指出,競爭壓力會使其從產品差異化轉變為必備條件、當人工智能有效運作時其表現將非常優異、人工智能服務即將讓這技術更容易取得,這三點是有利於幫助其實現的因素。
無論哪種人工智能產品,都有一些共同點值得關注。Tracy Tsai指出,各種人工智能產品在訓練數據、特徵模型、真實業務數據的特徵識別和調差等方面都具有共同點。她補充道,「我們可以特別關注產品在自動化、準確度和可靠性、持續性,以及是否能通過關聯分析提供新的洞見這四點能力。」
談到判斷並選擇人工智能產品的主要建議,Tracy Tsai稱,可以考察供應商的產品介紹,量化其產品對于企業現有投資能帶來的價值,或者通過咨詢供應商並運行自己的試點項目來評估人工智能對自己組織可能帶來的效益和影響。如果選擇進行技術投資,「判斷人工智能會以怎樣的方式影響企業的流程和技能要求。」 Tracy Tsai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