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右起: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商務與市場營銷主管Catriona Jayasundera、首席業務發展執行官Tissa Wickramasinghe、營運部助理總經理張春嶺與學子們座談\大公報攝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葉文龍、蔡翠嫻斯里蘭卡報道:用當地人、說當地話、培養當地管理者,是招商局集團「走出去」的營運模式。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首席業務發展執行官Tissa Wickramasinghe介紹,目前公司共有千餘名員工,當中有99%是當地人,「中層管理層幾乎都是屬地化招聘並培養起來,僅有20多人是從中國派駐的。」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招商局港口非常注重培養當地人才,除了進行就業和上崗培訓,還定期組織員工赴深圳母港培訓學習。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招商局港口董事局副主席胡建華就曾說過:中國派出的中國員工主要職務是總經理、財務總監等高層管理人員,至於操作、法律、人力資源、行政管理都是僱用當地人。「這樣不僅解決了就業問題,而且個人收入又比其他當地企業員工高,當地官員和百姓怎麼會不歡迎⁈」
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營運部助理總經理張春嶺認為,公司主要由當地員工運營,能創造就業機會,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回饋社會。商務與市場營銷主管Catriona Jayasundera補充,公司還會為當地員工提供各項補貼、專車接送服務、營養餐單設計等多項福利措施。
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行政總經理鄭曙軍大讚,斯里蘭卡人民素質很高,當地精英教育非常好,不僅英語說得好,醫生、律師等專業人才在中東地區也非常受歡迎,「只要給這個國家時間,一定能發展起來的」。
據了解,斯里蘭卡的基礎教育相當普及,從幼兒園至大學均實行免費教育,當地的識字率超過95%,政府對高等教育的投資自1980年以來一直不斷增加。近年,當地興建不少按英國學制、採用英語教學的國際學校,為當地培育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