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傳媒學子們走進招商局位於斯里蘭卡科倫坡的港口\大公報實習記者劉嘉傑攝
作為國家「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參與者與推廣者,招商局集團正致力將斯里蘭卡科倫坡南碼頭打造成海外母港,助力斯里蘭卡實現世界航運中心構想。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CICT)首席業務發展執行官Tissa Wickramasinghe說,科倫坡港地理位置優越,緊鄰亞歐國際貿易航道,可利用印度次大陸和東非港口生產力不足的市場機會,成為中轉港。他預期,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南亞貨經科倫坡中轉至歐洲。\大公報實習記者姚慧儀、鄧莉欣斯里蘭卡報道
參加范長江行動「一帶一路」行的香港傳媒學子們,日前踏上有「印度洋明珠」之稱的斯里蘭卡,走進招商局集團旗下的科倫坡南港碼頭,親身感受這顆明珠的璀璨之光。
工期縮逾半 贏得「時間差」
2009年7月,招商局集團旗下的招商局港口(00144)競得科倫坡南港集裝箱碼頭特許經營權,為期35年,並與斯里蘭卡港務局組建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目前,招商局港口持股85%,斯方持股15%,總投資為5.5億美元。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招商局港口董事局副主席胡建華曾說過,2008年該碼頭招標時,全球主要碼頭運營商都來了,但後來金融海嘯到來,全球貿易下滑,港口吞吐量負增長,只有招商局是唯一的堅守者,「即使後來危機緩解,各競爭對手又向斯國政府提出更好的條件,最終還是決定授標給我們。」
2013年8月,該港一期項目正式運營,翌年4月整體工程竣工,當年即創造了世界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的最快紀錄。當初的堅守,讓招商局港口贏得「時間差」。「項目原設計工期60個月,為搶佔先機,我們加大投資力度,最後僅用了28個月完成工程。」Tissa Wickramasinghe說,近年船舶大型化成趨勢,旁邊的老碼頭不適合掛靠大型船舶,而南碼頭水深-18米,能停靠當代超大型集裝箱船,不少大型船公司主動將航線掛靠科倫坡南碼頭。
致力成為南亞貨物中轉港
從2014年開港至今,招商局港口助力科倫坡港集裝箱吞吐量倍增,全球排名從2012年的36位大幅提升至去年的23位。Tissa Wickramasinghe認為,這得益於斯里蘭卡位處於最繁忙的亞歐主航線上,是南亞地區重要的樞紐港,其主要腹地印度,經濟增長具潛力,可打造成為印度的門戶港,複製香港當年作為內地中轉站的模式。他稱,目前斯里蘭卡有八成是中轉貨,其中90%來自南亞地區。
事實上,在科倫坡港南碼頭落成前,整個南亞地區都沒有大型深水碼頭,一些本該在斯里蘭卡中轉的貨源被迫繞道新加坡。Tissa Wickramasinghe直言,南碼頭的競爭對手不是國內其他港口,而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我們的目標是將南亞在那些港口中轉的貨物『爭取過來』。」目前南亞有約九成貨源在斯里蘭卡中轉至歐洲。
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營運部助理總經理張春嶺補充,以印度貨品出口歐洲為例,若經新加坡中轉,較經斯里蘭卡中轉多八天時間,相當於節約近20%的航行時間,為船公司帶來明顯經濟效益。
三年時間過去,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集裝箱吞吐量成倍增長。今年上半年,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11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1.2%,佔整個科倫坡港集裝箱吞吐量近40%,料全年可達到接近240萬標準箱的設計能力。Tissa Wickramasinghe稱,通過提升營運效率,該碼頭可處理320萬標準箱的貨量。
漢班托塔港交易料十月完成
今年7月底,招商局港口再下一城,斥資11.2億美元與當地政府和港務局簽訂漢班托塔的特許經營協議,收購該港85%股權,為期99年。漢班托塔港距離亞歐主要航道僅有10海里,位於「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戰略位置,可處理集裝箱、散貨、一般貨物、滾裝貨及液態散貨。
招商局港口董事總經理白景濤日前在中期業績記者會上表示,有關交易預計今年10月左右完成,並為當地創造超過3000個就業機會,同時將續聘原有員工,從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對他們進行培訓。Tissa Wickramasinghe表示,漢班托塔港可與科倫坡南碼頭形成協同效應,進一步將斯里蘭卡打造成全球航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