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人民幣套息交易與國家金融安全\盧麒元

時間:2017-09-07 03:15:39來源:大公網

  人民幣在2017年出現利息和匯率雙升的格局。從經濟學角度看,不可思議。但是,從投資或投機的角度看,則幾乎是境外資本與我國政府博弈的必然結果。

  不言而喻,資產泡沫加外匯管制,極大地刺激了人民幣的套息交易。況且,套息交易,在一個特定時段,導致外匯儲備增加和本幣升值。但是,套息交易結束後,則會留下一地雞毛。

  套息交易是指買入高息貨幣而賣出低息貨幣,將買入的高息貨幣存入該國銀行,以賺取高於低息貨幣國家利息的市場投機行為。套息交易以把低息貨幣兌換成高息貨幣為開始,以把高息貨幣存入該國銀行金融機構為過程和手段,以把高息貨幣重新兌換成低息貨幣為結束。套息交易的方法有兩種表現。一是將自己持有的低息貨幣直接兌換成高息貨幣並存入該國銀行機構。一是向低息貨幣國借款,將借來的低息貨幣兌換成高息貨幣並存入該國銀行機構。現階段的套息交易已由實體貨幣延伸為遠期無本金交割。

  通過券商以槓桿保證金的方式使用較小的本金獲得較大量的低息電子外幣,然後兌換為利息較高的高息電子貨幣。可以在任何時候結算,利息每日一付。是目前為止收益率遠高於銀行利息和基金等投資理財管道的方式。套息交易與套利交易相配合,成為海外資本牟利中國的一種嶄新方式。

  考慮到法律問題,本文不能列舉具體機構的名稱,也不能提供套息交易和套利交易的具體數據。筆者只是提醒普通投資者,不要錯誤地認為人民幣年內的升值是經濟復甦的結果。一些機構經濟學家瘋狂鼓噪,其實在為境外資本的投機行為造勢。同時,客觀現實上,為了實現人民幣匯率維穩的目的,不經意間為境外資本的投機提供了操作工具(如北上通)和政策保障(如金融創新)。並不有趣,一些媒體,正是以愛國的名義,在為外資的套息交易製造輿論。

  真正的經濟學家都明白,匯率穩定的基礎是高度平衡的財政制度。其中,良好的稅政具有穩定匯率的決定性意義。一般而言,強調金融創新的國家,往往是在刻意迴避稅政改革。在稅制極度扭曲的國家,本幣匯率一定會累積巨大的風險。財政高度依賴於超級地租,必然導致超級資產泡沫,必然導致本幣估值嚴重偏離價值,也就必然導致本幣匯率風險的不斷累積。顯然,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在於稅政改革。但是,任何價格與價值的嚴重背離,都意味着一次資本投機的良機。

  投機,需要足夠的制度和政策空間,需要足夠的資本和金融工具。不能用所謂「金融自由」的謊言,去掩蓋對於基本立場的判斷和起碼的道德評價。否則,就無法解釋大規模套息和套利行為了。

  當代世界金融歷史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兩個崛起的大國(兩個悲催的老二)日本和蘇聯就是在套息和套利中轟然倒下的。一般民眾並不理解高息環境下本幣升值的內在含義。尤其是,無法理解高息加高匯之下的「金融創新」的內在含義。「金融創新」中的創新,隱藏着不易察覺的兩重含義,一是向市場放權,二是向外資開放。

  筆者最為憂慮的是,在教育、學術、傳媒相對落後情況下,放權和開放並非具有絕對意義的正義性和合理性。哲學上,制度和政策的好壞都存在相對性,也就是任何制度和政策都存在約束性的條件、存在着其特有的邊際效應。放棄約束,超越邊際,制度和政策就會走向反面。「金融創新」從來都是雙刃劍,不知其弊,難獲其利。日本接受「廣場協議」,高息環境下放任本幣升值,導致嚴重的資產泡沫並最終陷入長期衰退。蘇聯貿然實施「金融創新」,盧布的信用基礎被徹底破壞,財政體系在信用崩潰後失效,最終導致資本外流和民族國家的分崩離析。

  我國已經成長為一流軍事強國。任何國家或國家聯盟皆無意與我國有軍事衝突。但是,我國還不是金融強國,我國的真正風險恰恰在於金融。金融安全,是必須高度警覺的國家安全問題。事實上,西方發達國家對金融行為有着極為嚴厲的制度約束和極為細膩的行政管理。不過,他們的制度約束和行政管理不僅僅是源於金融方面的,而是以財政為基礎的全面約束和系統管理。

  資本在英美和歐洲大陸套息和套利絕不容易,不僅要面臨政府的監管和約束,還要面對同樣強大的對手博弈。在我國,貪污腐敗是犯罪,投機倒把則未必。沒有針對資產持有和資本利得的課稅,也就是說並沒有監管資本流動的政府監管體系和掌握於政府管理機構的完整的投機記錄。事實上,投機倒把,是貪污腐敗的另一種形式。由於稅政缺失,導致貪污腐敗盛行,導致投機倒把成為常態。無約束的套息和套利行為,意味着國家治理存在嚴重漏洞,也意味着國家安全存在嚴重的隱患。筆者必須說,現在需要系統的財政改革和嚴厲的金融約束。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