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是什麼損耗着港人應變創新能力?\雷鼎鳴

時間:2017-09-05 03:15:45來源:大公網

  1963年有一位美國的商學院教授在演說中這樣概括達爾文的進化論:「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一定是最強大的,也不一定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環境變化的。」這段話雖不能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內找到,卻是大有道理。縱觀世界經濟史,名不經傳的小公司走對了路後可變成巨無霸,曾領一代風騷的公司也因沒有掌握到世界的變化而要退出歷史舞台,只要看一看「一雞死一雞鳴」的高科技企業便知此言不虛。過去港人常以靈活應變見稱,但近年經濟表現失去了昔日的光彩,是否因為港人對變化已不太懂得應對?

  我們只要看一看香港的就業情況,便可知大多數包括大學生在內的年輕人二十年來收入增幅甚慢,但也有小部分畢業後即可在職場中獲得很高薪酬。成功的多是因為他們掌握的技能可符合世界的新需求。此種情況自然會引致收入不均,事實上,以2015年為例,家庭收入的平均數等於家庭收入中位數1.69倍,這反映出有一小部分人薪酬遠遠高於一般人等。我們若將港人薪水與新興國家相比,也可發覺中國內地、印度等地人民收入上升的速度遠遠地超過香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現象?我相信是因不同人等對世界上的變化反應的能力不一所致。

  錯失科技發展的絕佳機會

  近三十年來,有兩大動力推動着世界經濟的變化,一是全球化,二是科技的急速進步,而這二者又是緊密關連的。全球化使產品的市場擴大,國際上的分工也愈來愈細密,例如一部手機的零件可以來自多個不同的國家。分工細、市場大本身便會推動生產力,舉個例子,內地的微信有近十億的活躍用戶,一個應用程式若被採納,錢途不可限量,所以這會激勵很多人去改進程式的設計。反過來看,科技的進步又會促使全球經濟一體化更易實現,只要我們看看今天通訊科技的發達,便可知天涯若比鄰已非難事,整個世界都緊密連在一起。全球化與科技雙劍合璧,互為影響,又會加快及加大它們對世界的影響。

  這便是今天我們要面對的生存環境。而世上各地的變化中,又以內地的進展最為使人目不暇給。近年中國有所謂新的「四大發明」,即高鐵、共享單車、電子商貿與支付寶,樣樣都在顛覆着人民的生活,提供前所未有的方便。這些變化,不斷地在拷問我們:香港能適應到它們,利用到它們,還是會被它們淘汰?

  就以這四大發明作例子,香港的回應可算是十分遲鈍的。過去八達通是極優秀的發明,使香港在小支付額的交易中領先世界。但現時通過用支付寶或微信進行的電子商貿,真的是太方便了,遠遠把沒有進步的八達通拋在後面,這難道不是向我們發出不進則退的警號嗎?共享單車在港也有人搞過,但開始時有人在惡意破壞。高鐵嗎?這是把城市與城市間的距離縮短為等同社區間距離的偉大工具,而且節省能源,但香港一直有人對此新科技強烈抗拒,港人能否適應並利用到高鐵帶來的新機遇,使人生疑。

  在這三十多年的全球化與科技進步的巨變中,最明顯使人感到日新月異的是中國內地,而香港這個開放型的國際大都會,恰恰應是最能從這些變化中獲益的城市。但很可惜,我們在香港並未見到應有的迎接新世界的朝氣,機會在那裏,卻少人肯花費精力想想怎樣利用這些機遇去帶動出更新的潮流。是什麼障礙損耗着港人應變創新的能力?

  政治爭拗牽扯太多精力

  一個重要的阻力是無止境的政治爭拗。內地近年飛躍式的進步,已使它再非昔日吳下阿蒙,但部分思想僵化或別有用心的政客卻刻意地「妖魔化」中國,對其創新與進步也不聞不問。這是很可惜的,在歷史上最急劇的社會及生產力巨變中,港人竟然痛失機會,參與不足,誰會最吃虧?不要忘記上文提到的進化論中心思想,不懂得審時度勢適應世界變化的人最易被淘汰掉。反之,有部分港人樂於積極了解國家的,則較易掌握到新形勢,最有機會領導新潮流。

  面對香港的教育,建制有無責任促進新變化?有的,教育界中人必須要問,現在課室中所教的,在五年後還有沒有價值?要不要更新課程?現在教的有沒有足夠的廣度與深度,使年輕人將來保持着有效率的學習能力。

  政府也要注意一個趨勢,並對此作出適當的調整。現時的年輕人成長的環境與從前的分別很大。在他們從小面對的互聯網世界中,不用證實道聽途說的消息流傳甚廣,容易扭曲他們的認知。網友們也容易物以類聚,意見相近的聚在一起圍爐取暖,外間意見與他們相左的人一旦進入他們的根據地便會被罵走,久而久之,他們根本搞不清他們小圈子以外的人的看法,把自己的觀點視為人間正義,別人的則全是邪魔歪道。在性格上,由於生育率長期偏低,不少港孩都是獨生孩子,他們對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缺乏技巧,容易犯上社交上所有的錯誤,在職場中也會吃虧。

  政府及社會要想法應付此種新變化,否則社會容易撕裂不穩。方法是在學校中引入與他們觀點不同的意見及論據,多與內地交流使他們較易見到新變化,並且多搞一些活動,訓練社交能力及改善人與人間關係的技巧。近50年前,港英政府也曾大搞青年活動,其做法值得參考。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