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江集團主席李沛良堅持業務多元化及大力培養人才\大公報記者李永青攝
【大公報訊】記者李永青報道:在香港這個重商輕工的地方,搞工業絕非易事,要成為全國龍頭更是少一點魄力都不行。三十多年前,東江集團(02283)只是一間不入流的「山寨廠仔」,但時至今日,已成為行內無人不識的龍頭企業。東江的成功,很大程度歸功於主席李沛良的遠見及堅持,「現時人人都講工業4.0,但我十年前已投資巨額搞自動化,加上堅持業務多元化及大力培養人才,而家開始到收成期,去年盈利更大升四成。」
轉攻高技術產品毋懼競爭
在東江的中期業績中,除了盈利大升外,毛利率更由26.4%升至32.3%。在這個人人都感慨做廠艱難的年代,東江擁有三成多的毛利率,令不少業界「口水都流埋」。「點解毛利率咁好?主要係我唔會滿足做低增值低技術的產品,反而投資巨額買精密設備,加強生產自動化和效率,轉攻一些技術要求高的產品,故毋懼同業競爭。」
他又透露,集團會不斷加強多自動化,以增生產效益及減低固定成本,並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專家合作,希望在技術方面能更上一層樓。「現時自動化佔生產的比例大約20%,未來增至四成,可能要分期再投資5000至6000萬元,但強調這些投資絕對值得,令集團變得更強大。」
被問及近年買家經常壓價,東江會如何應對?李沛良坦言,做買家一定想「畀少D」,壓價已成為各行各業的例牌公事,但主要睇自己是否有足夠「牙力」,的確有些同業用低價去搶客,但東江一點也不擔心。「好多客見人哋出價低,便將訂單畀第二個。最後都係要掉轉頭搵番東江做,因為人哋一係做唔掂,一係要加價,搞到客戶好唔掂,最終都係覺得東江最好。」
李沛良透露,不少客戶「走咗」,都會回頭找東江,因為東江品質好、信譽佳,所以一點也不怕外界的競爭,「最緊要有真工夫,順下個客意思減少少都有得傾,但一定唔可以接無利潤的訂單。」
積極實施業務多元化
另外,東江積極實施業務多元化,既發展汽車模具、醫療及個人護理,又有商業通信,故不會過分依賴單一業務。
談及東江的成就,他認為,很感謝員工付出的努力,但這亦與集團重視人才培養不無關係。現時集團全面推行各層級人員能力及領導力提升計劃,其中包括:與全球頂尖顧問公司攜手進行總監級以上高層的領導力品鑒及提升計劃;卓越經理人提升計劃;主管級人員的火種計劃;高潛人才導師一對一發展計劃;從海內外各大重點院校招聘高管培訓生數名,實施TKEmergingLeader「TKEL」計劃,儲備集團未來的管理人才;開展金牌班組長計劃,提升一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實施關鍵崗位僱員能力提升等一系列體系化的人才發展項目。
在深化人才發展項目的同時,引入了多位具有全球視野的海內外管理人才及技術專才,整體搭建市場、技術、管理人才梯隊及加強關鍵崗位繼任計劃。集團憑着長遠規劃的人才戰略及體系化的人才發展項目,於2017年獲得「中國人力資源傑出管理獎」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