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境外機構上月增持399億人債

時間:2017-08-29 03:16:28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據《北京商報》報道,債券通為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市提供的便利性已顯現。在7月初「通車」後,根據中債登與上清所最新公布的當月債券託管數據,境外機構7月單月共增持人民幣債券399億元,增持規模創下年內新高。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如果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或小幅升值,加上資本項目進一步開放,將會推動境外機構更多地增持人民幣債券。

  從中債登和上清所發布的數據分別來看,境外機構7月在中債登的債券託管總量達到8414.68億元,7月單月增持債券377.87億元,增持規模再創年內新高;境外機構7月在上清所的債券託管總量為409.22億元,7月單月增加20.99億元。二者相加,境外機構7月在中債登與上清所合計增持了398.86億元人民幣債券。其中,國債仍是境外機構配置人民幣債券的首選,增持規模達到378.18億元,同樣創下年內新高。

  對於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增長的原因,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一是7月初債券通的開通,顯著推動了境外機構對人民幣債券的積極購買;二是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的小幅升值,給了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更強的信心。

  人民幣匯率是未來境外機構是否會繼續增持人民幣債券的決定因素。受訪專家表示,人民幣匯率存在較確定的企穩或升值預期,對海外機構而言,持有人民幣債券是划算的投資。此外,國內資本項目如果可以進一步開放,也將有利於更多的海外機構投資國內債券市場。

  債券通的投資者需求初期仍然主要集中在國債和政策債。Wind數據顯示,2017年6月末境外機構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規模達到8250億元,佔比雖有提升,但僅為2.7%,相較美國的境外投資者規模佔比26%和日本的10%仍然非常低。從債券類型來看,境外機構主要持有利率債,其中國債佔比55%,其次是政策債佔比37%,信用債佔比僅為8%。

  可見,國債和政策債的佔比高達92%,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海外投資風險管理政策較為嚴格,風險偏好低,較為青睞評級較高的利率債。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