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研資局─富布萊特(香港)青年學人計劃」五位港大得獎者/港大資料圖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黃藹荻報道:香港大學博士生姚詩韻、黃煒傑、姚雪儀、蔡浚文、唐蘇勤、張曉晗,獲2017/18「研資局─富布萊特(香港)青年學人計劃」資助,到美國進行為期六至十個月的學術研究。獲獎者之一的港大醫學博士研究生姚詩韻,成功在實驗器皿中培植微型肝臟,可觀察患「膽管閉鎖症」兒童病發過程,為香港治療該病症帶來新啟示。
觀察發病過程並試藥治療
「膽管閉鎖症」為目前全世界兒童需接受肝臟移植的最大原因。姚詩韻的博士研究科目為兒科外科,致力尋找兒童肝臟疾病「膽管閉鎖症」的致病成因。她稱有嬰兒一出生便患有這病,由於膽管是將膽汁從肝臟引流至小腸的管道,若膽管閉塞,膽汁積聚肝內,肝臟會受損,甚至喪失功能,患病嬰兒難以活過兩歲。
嬰兒出生未滿百日時便進行通膽管手術,但只能暫緩症狀,不久又閉塞,惟有換肝醫治。為免病童受換肝之苦,嬰兒換肝後,姚詩韻從其衰竭肝臟提取細胞,於試驗器皿培植微型肝臟,時光倒流,觀察嬰兒發病過程並試藥治療。
姚詩韻透露,已發現「膽管閉鎖症」病童的細胞與正常兒童不同,但仍未確定致病原因,需進行基因分析。她強調,香港兒童的肝移植手術都在瑪麗醫院進行,每年大概只有三例,美國則年均約十例,故希望於九月赴美國匹茨堡大學取經,助香港「膽管閉塞」兒童找出痊愈曙光。她今年在BAPS年會獲頒最佳基礎科學論文獎Peter Paul Rickham Prize。
研資局與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合辦的傑出青年學者計劃,於2006/07學年增設富布萊特(香港)青年學人計劃,以資助在港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赴美進行研究,港大幾位得獎研究生每人每月可獲發1.2萬港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