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無處不在經濟學─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新角度(下)

時間:2017-08-10 03:16:17來源:大公網

  圖:中美兩國文化分工合作,以及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很有可能將成為一個成功案例。圖為紐約時報廣場大屏幕曾播放展示中美文化交流的視頻

  有關無處不在經濟學理論的具體形式,則主要體現在與美國的合作、與歐洲的合作、與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中國自身發展需求、穩定和完善國際金融體系這五個方面。\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梁海明 澳門大學全球事務總監兼校長特別顧問 馮達旋

  與美國的合作方面,在上世紀的互聯網時代,美國向全球提供了「三片」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獲得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國民眾喜愛。所謂「三片」,第一片是薯片,無論是麥當勞還是肯德基,背後是美國的快餐文化。第二片是荷里活影片,背後宣揚的是美國的文化價值觀。第三片是計算機、手機芯片,背後代表的是美國的創新文化。美國的這「三片」,曾經引導了世界潮流,推動了全球科技的進步,其中衍生出各種與「三片」的相關產業,既推動了歐美自身的經濟發展,又推動了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

  但全球已經出現了由移動互聯網、智能智造等產業為主導的「無所不在經濟」,美國不再獨佔鰲頭,中國已成為其中的領頭羊,尤其在移動互聯網及網絡支付領域。不但中國手機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每年將以雙位數的增長,而且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例如擁有大約6億人口的東南亞國家,有超過2.5億人使用智能手機,普及率高達41.7%,手機移動互聯網市場發展更為迅速,每年市場規模高達數百億美元。中美如能加強該領域的合作,找尋新的發展機遇作為經濟發展新引擎,更能夠把握住「無所不在經濟」所帶來的機會。

  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可說明中美文化分工合作的必要性。眾所周知,中國有功夫、有熊貓,但美國荷里活卻有《功夫熊貓》,這說明了銀幕無國界。面對中國13億的人口,面對中國影視市場每年165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增長,2020年之後每年市場高達5000億元的市場,美國只要和中國在文化領域進一步合作,打造更多類似《功夫熊貓》的作品,無疑可輕易讓中國民眾產生文化「通感」,輕易抓住中國蓬勃發展的影視市場,進而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將影視作品輸往沿線國家,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中美分工合作打造文化產品

  這說明雖然中美在文化領域各異,但也可結合、共生及創新。在這基礎上產生的新文化,背後需要有分工合作,需要打造新的文化產品,以此帶來文化「通感」、文化合作和產生經濟效益。

  以此類推,中美兩國文化分工合作,以及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很有可能將成為一個成功案例,受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模仿和借鑒,將更有利於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彼此文化的互相了解,以及互聯互通,在這基礎上打造更多文化產品以推動各自的經濟發展。

  與歐洲國家的合作方面,「一帶一路」不能是也不是中國的獨角戲,而是與世界各國的大合唱。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仍疲弱、且面臨下滑的壓力下,中國提出「第三方市場合作」,與歐洲多國優勢互補,進行聯合體投標、聯合生產以及聯合投資等新型合作,在尊重第三方國家(通常是發展中國家)意願的前提下,推動第三方國家的發展,實現三方互利共贏。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歐的「第三方市場合作」,實質是對沖(Hedge)非對抗(Confrontation)。因為與中國相比,由於歷史原因,歐洲國家對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深厚歷史淵源,對當地了解甚深、人脈豐富且有豐富運營、管理的經營,加上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合作」有利於分攤投資風險,以及減少中國與歐洲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獨立投資時可能出現的對抗,增加對沖、合作的空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另一方面,「第三方市場」也有龐大的需求。「第三方市場」要發展經濟、轉型升級,也亟需來自中國的相對較為低廉的產品價格、中高端製造能力,和來自歐洲的高端技術、先進理念。如果能夠吸引中國和歐洲合力投資,對「第三方市場」是更佳選擇。在此願景之下,中國已和法國、英國、西班牙和德國等歐洲國家,以及韓國、澳洲等亞太國家就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達成重要共識,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歐洲國家、發達國家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

  因此,中國與歐洲國家的「第三方市場合作」,不但是中國與歐洲雙邊合作模式的新突破,也是國際合作模式新的探索,更有利於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

  中國向資本輸出國轉型

  與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方面,對於新興國家而言,由於自身經濟結構單一,產業結構仍較落後,對外資需求依賴甚高和國內政治紛爭不斷等問題欲解難解,不但衝擊了經濟的正常運行,而且已逐漸隱現危機的苗頭。在歐美國家的資金「班資回朝」自救之下,「一帶一路」將為新興國家帶來更多的投資資金、更多的商貿合作項目,與新興國家共同分享相關商機,這不但會為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助力,更能與新興國家一起共同提升新興經濟體在國際經濟體系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雖然新興國家各自要面對各自的困難,但畢竟都已躋身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大國,未來若能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繼續加強經貿、金融等領域的合作,以及加強國民的人文素質,培養思想多元化,增強國際責任、進一步進行民主建設,未來很有可能成為明天引領世界經濟、社會和文明的一股主導力量。

  對於工業化程度相對不高,製造業產值佔GDP比重仍低的發展中國家而言,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在政策、資金、貿易、設施和民心等五個領域加強互聯互通,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資金,以提升其製作技術和工業化水平,並展開自貿區、產業園區的合作,深挖國際產能合作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合作領域,推動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文化、社會整體的發展。

  中國自身發展需求方面,隨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將逐步增加,資本輸出將最終超過資本輸入。這正是中國近年來的情況,隨着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正在漸漸完成從一個資本淨輸入大國向資本輸出轉型的過程。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則是適應了這個發展趨勢,也為推動企業更好、更深地「走出去」提供了重大契機。也就是說國家發展到了一定程度,資金、人才、技術會有輸出的需求,歷史選擇了「一帶一路」,作為這個輸出口 。

  與此同時,中國的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雖然已逐漸形成一個增長極或經濟中心,但由於生產要素的邊際回報(Marginal Return),隨之出現遞減的現象,導致整體成本上升。中國的產業希望進一步擴充生產規模,但卻出現了「規模不經濟」的問題,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產業及生產要素向周邊相對落後國家、區域流動,便有可能產生擴散、輻射效應。一方面可拉動周邊落後國家、區域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這些周邊國家、區域的經濟增長,又能反過來進一步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逐步形成一個上升的循環累積過程。

  這是以中國的規範性力量,通過先富起來的國家協力,帶動後富起來的國家發展,後富起來的國家又反過來促進先富國家深度發展,如此循環下去,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也是體現了「一帶一路」是要打造人類命運的共同體的內涵。

可穩定完善國際金融體系

  在穩定和完善國際金融體系方面,首先,由中國倡導成立的亞投行,已成為一個跨越亞、歐、非、拉美的國際性多邊金融機構,功能主要是為繁榮各國的經濟解決資金缺口的問題,具體體現在對國際金融體系注入更多資金、彌補基礎設施領域投資缺口上。由此可見,亞投行是對現行國際金融體系的改良而非顛覆。

  其次,隨互聯網迅速發展衍生出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金融科技,帶來了新的金融產品,綠色金融的發展也成大勢所趨。面對金融領域的新情況,新的交易模式和市場遊戲規則,未來金融體系的國際協作必不可少。當前,中國在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金融科技及綠色金融領域已走在前列,中國以後將與各國一起合作、協調,在金融監管制度、監管框架、法律框架等方面加強對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等的監管、引導,使之滿足促進全球金融發展、完善治理的新需要。

  再次,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成立了亞洲金融合作協會。隨着亞洲經濟的持續發展,亞洲區域性銀行逐漸崛起,區域間的金融活動也會越來越多,亞洲各國除了在貿易金融、跨境銀團貸款、保險理財業務、反金融詐騙犯罪和高端金融業務教育培訓等領域加強合作之外,未來將在亞洲金融合作協會這個平台上,結合新興科技、創新產業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以及金融領域的數字化、網絡化和移動化的趨勢,探討有關區域金融的重新整合。

  在全新的亞洲區金融平台上,中國與亞洲各國共同推進跨文化客戶的金融管理,以及構建亞洲國家的金融數據庫尤其是在加強交易源流(Deal Flow)的共享等領域的創新的可能性,以在國際金融治理中增強亞洲金融在國際金融體系的話語權、影響力,和促使亞洲金融成為平衡國際金融體系發展的重要一環。

  簡而言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5月14日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講話,不但表達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希望更加主動地去了解全球的發展趨勢,更加深入地與世界各國進行經濟融合及文化交流,以此了解各國人民所需、世界經濟所求,為全人類的福祉,作出中國應有的、力所能及的貢獻,也顯示了中國已經為世界各國經濟的復甦、發展,全球金融體系的完善譜寫出偉大的藍圖,推出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新方案。

  筆者相信,只要世界各國在互學互鑒、互利共贏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更多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通過中國的發展模式、中國的智慧,再加上沿線各國的智慧和努力,以無處不在的經濟合作模式,定能為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共同富裕提供無處不在的經濟機遇和強大的助推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