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內地各級政府對環保要求的嚴厲執法,影響鋁業供給,煤、鋼鐵、水泥和造紙業也面臨供求失衡,周期股上升持續性比年初更有基本面支持
如無意外,中資股(金融除外)今年的中期業績,將錄得七年以來最大的升幅。伴隨着業績期展開,中資股升浪開始蔓延。迄今為止,科網龍頭、汽車製造商、手機零件和內房股的龍頭企業,估值反映充分,現價進場無疑要有火中取栗的勇氣才行。估值仍便宜,有機會在業績公布前後追落後的,恐怕只剩下內銀、券商和環保股了。至於進取的投資者,不妨跟着資源股走一轉,享受供給側改革帶來的紅利。
資源股近期再次成為市場熱炒點。跟年初的行情不同,那次炒的是再通脹,後來被證實是虛火,股價回落。這次資源股升浪更為猛烈,理由也更牛:供求失衡。
今年夏天內地普遍高溫,筆者上月下旬去了新火爐西安,有幸和46度的高溫相遇。事實上,全國高溫致使鋁下游加工企業開工率降低,由於是消費淡季,鋁現貨庫存最近是攀升的。不過,投資者突然看好,是因為政府在鋁供給側方面的改革超預期,還有環保與自備電廠督察,鋁的供應將出現實質性縮減,不僅庫存壓力將緩解,第四季以及明年更有漲價壓力。
據統計,全國因鋁供給側的改革,已減產的產能已高達200萬噸。預計冬天採暖季之前有望再減產300萬噸,市場期待鋁供改政策紅利,導致最近滬深港市場的鋁業公司暴漲。雖然鋁企業龍頭已上升不少,但預期的鋁價上升,未完全反映在股價上。
此外,內地各級政府對環保要求的嚴厲執法,不僅影響鋁業供給,煤、鋼鐵、水泥和造紙業也面臨供求失衡,周期股上升持續性比年初更有基本面支持。預計大市在上試28000點前後,波動性增加,年初以來升幅充分反映的行業龍頭面臨獲利壓力,建議轉倉至金融藍籌、中資上游周期行業龍頭(鋁、煤、鋼鐵、水泥、造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