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經濟好轉美元反撲/李耀華

時間:2017-08-09 03:15:41來源:大公網

  圖:美匯年初至今已下跌近一成,與美國數據近期持續好轉,美股屢創新高的情況並不配合,圖為紐交所

  美元在上周五大反彈後,在本周初又再偏軟,美匯指數昨日仍然在93.3的位置徘徊,而人民幣亦曾升破6.70的關口,為去年十月以來首見,美元兌其他亞洲貨幣,包括韓圜、印尼盾、台幣、泰銖等,亦再度下跌。美元兌日圓、歐元、澳元等主要貨幣亦同樣下跌。不過,美元的弱勢在上周卻出現了見底的跡象,上周五就業數據公布後,美匯指數曾錄得年初至今最大升幅,這與過往數次職位理想但美匯未有大幅反彈情況有異。

  受到新增職位勝預期的刺激,美匯指數在上周五曾大升逾1%,是年初至今最大升幅,但若把美元升勢全歸功於就業數據,理據便不夠全面。原因是,美國今年以來,新增職位已不止一次勝於預期。在七月初公布的六月份新增職位錄得了22萬個,遠優於市場預計的17.8萬個,比起七月份,六月份新職勝預期的幅度更大,而且更是今年二月份以來最多,然而,當天美匯指數卻未有大幅反彈,而最高只是輕微上升了0.37%而已。由此可見新職位的數目未必是刺激美匯在上周末大幅反彈的主要因素。

  事實上,美匯指數在連月大跌後,年初至今已下跌近一成,這與美國數據近期持續好轉,美股屢創新高的情況並不配合。

  而且,與美國相比較,歐元區、英國、日本、澳洲、新西蘭等發達國家本來就較難加息,而現在貨幣又大幅升值(歐元今年已大升一成一、澳元和紐元亦分別升了逾9%和接近6%),更將令當地央行不願提高加息,以免貨幣進一步升值而打擊出口競爭力。

  從利率期貨的走勢來看,美國在年底加息的機會,遠比歐元區、日本、英國、澳洲、新西蘭都要高,而隨着美國企業業績理想、技術人才短缺、全球經濟加速增長等因素推動,美國企業將可能在未來數月顯著加薪,令消費者開支增加,並使製造商有條件加價,使通脹率最後顯著上升,令聯儲局不得不繼續加息。

  當市場在第四季開始對美國通脹前景的信心增強時,美元非常有機會大反撲,令一眾看淡美元者被殺個措手不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