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吳涵宇報道:工業貿易署(工貿署)、香港品牌發展局、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及香港貿易發展局昨合辦「品牌『智』勝研討會:數碼轉『型』新視界」,多角度剖析了在大數據和電子商務時代,企業如何巧用數碼化策略營商,從而提升香港品牌競爭力。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全球戰略服務副總監江偉軒認為,電商及O2O商業模式的發展加快了企業數碼化步伐,而數碼化運作流程能夠有效提升後勤效率並降低勞工成本,同時增強企業盈利能力。他續指,內地電商市場龐大,而移動電商及食品或成為未來的驅動因素。
他也提到了當下發展電商面臨的問題,包括物流等基礎設施成本增加、獲取客戶的成本增加以及客戶總體經濟效益下降等等。他指出,目前電商品牌的用戶流失率高達65%至80%,而物流成為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環節,提醒商戶選擇運輸品質好、速度快的物流供應商。
Fimmick聯合創辦人及業務總監賴志偉則強調收集個性化數據的重要性。他表示,用戶訴求正由產品、服務、用戶體驗向交流互動轉變,企業必須了解客戶需求和消費行為特點。他建議中小企在初期可以利用成熟平台的用戶數據庫,開發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市場,同時建立自己的數據庫,通過大數據和社交媒體進行多元化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