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界冠以「全航母」軍演的美印日印度洋聯合軍演落下帷幕。或許是為了擴大這場史上最大規模軍演的震懾力,三方在演習的最後一天向媒體開放,廣邀記者見證三方合作姿態。在美「印亞太戰略」、日「南下戰略」及印「東進戰略」的交匯點孟加拉灣海域,美海軍核動力航母「尼米茲號」一馬當先,日海上自衛隊「準航母」護衛艦「出雲號」及印度艦艇並排航行,預示三方在軍事領域的緊密合作,向中方炫耀武力。
對此次行動,中方從演習第一天就明確表示,中方對有關國家發展正常關係、開展正常合作不持異議,希望這種關係與合作不針對第三方,有利於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此番表態顯然意有所指,在中印出現邊境對峙危機時,印拉攏美日高調軍演,當然不是為和平與穩定而來,也並非「不針對第三方」,三方開展以中國潛艇為假想敵的演練,並在演習結束時通過媒體大「秀肌肉」,目的不言而喻。
中印邊境對峙已有月餘,印方雖對外展示與中方一決雌雄強硬姿態,但內心卻越來越不自信,拉攏其他國家「壯膽」成為其近期外交的主軸。在此期間,莫迪訪美,試圖搞定特朗普,為自己冒險作「背書」。放大與美日聯合軍演的效應也是其中重要一環。此外,印還決定邀請東盟十國領導人,參加明年一月的「印度共和日慶典」,企圖將東盟拉入自己麾下。
印度一系列小動作均源於「心虛」,中方的淡定應對也令其更加不安。中國崛起令印憂心忡忡,既想在邊境地區挑起事端,又怕激怒中方,導致局勢失控,引火燒身。美日印同台「秀肌肉」,正是印方這種焦慮心理的體現,與其說是宣示「軍事同盟」,不如說是在虛張聲勢,藉以嚇人。
近年來,美日印迅速走近是現實。但實際上,美日印對三邊合作是各取所需,現階段,三國哪怕是建立某種明確以抗衡中國為目的或以應對「中國威脅」為焦點的鬆散性組合都不可能,更談不上建立什麼政治、軍事正式同盟了。
美日印是三個截然不同的國家,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戰略目標各異,利益訴求各有不同,三方並無結盟的共同基礎。三國雖有對「中國威脅」的共同認知,但對「威脅」程度的判斷是不同的。除應對「中國威脅」外,三國均有與中國合作的一面,對合作的迫切性及廣泛性的認識也存在巨大差異。
美日印的「肌肉」嚇不倒中國,反暴露出外強中乾的本質。當代國際舞台上,航母絕非是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況且,中印一旦發生衝突,美日航母還真未必會站在印度一方。對此,印方該有清晰判斷,勿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