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保險股乘新形勢突圍/黃子祥

時間:2017-07-17 03:15:37來源:大公網

  年內適逢加息周期,大型金融企業普遍受惠息差逐一突圍。繼國際銀行股、內銀股之後,具知名度保險企業已成資金追逐目標。對「北水」而言,為求增值,亦不會有國界之分。中國平安(02318)、中國人壽(02628)與新華保險(01336)已為資金重點追逐的內險股主流,而友邦保險(01299)、保誠(02378)及宏利金融(00945)則是國際性代表,亦應有更理想表現。

  企業前景量度標準,主要循營運往績作核心;產品能因應目標市場作迅速反應,亦為可取參考法則。在競爭激烈的保險領域,憑創新產品突圍有着周期性需要。

  好產品能與客戶保持更佳緊貼度,協助提升前線人員業務量。在危疾保險產品上,原來現時若患了危疾/癌病,一般的單次賠償危疾保險產品都可以對通波仔、癌前病變等早期危疾賠償,不過就是預支,日後到要處理癌病、心臟病等嚴重危疾時,是需要從投保總額扣減已預支的賠償,變相就是在最有需要時反而少了保障。

  看到現市場產品不夠周全,保誠新出的危疾保就首推「還原保障」,此產品不但就早期危疾可最多索償三次,計劃更會還原之前已預支的賠償金額,所以就算曾經預支過早期危疾賠償,日後罹患嚴重危疾時仍可得到百分百的賠償。

  其實現時各行各業競爭激烈,保險公司提升優惠,吸引新客戶、留住舊客戶是必要之舉。尤其是香港人工作壓力大,容易患上都市病,一份能「還原」至百分百保障的危疾保,有助紓緩在嚴重病點發生時的生活及經濟負擔。此優化產品計劃,預期可獲市場正面回響。要發掘投資契機,其實可以很簡單。多留意企業產品,便能明白企業前景如何。

  亞洲各國經濟普遍穩獲不俗增長,國際性保險企業藉其知名度拓展亞洲新業務,具備優勢。而一眾內險企業,隨規模增長加上產品持續改善,部分亦已有跨步國際實力。以中國平安作例子,其控股子公司平安壽險、平安產險、平安健康險及平安養老險今年上半年,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為2265.16億元人民幣,較2016年同期增加38.67%。實績清晰說明前景有望再上一層樓,而這並非冰山一角,保險板塊理應贏得市場更正面反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