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法院原訟法庭莊嚴判決,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姚松炎的第六屆立法會議員宣誓無效,四人均自2016年10月12日宣誓無效日起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這是特區司法機構堅決捍衛《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2016年11月7日關於《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之解釋的表現,有力彰顯了香港行之有效的法治。
高院原訟法庭法官區慶祥判定四人宣誓無效的判詞,充分證明只要從事實和常識出發,任何人都會斷言他們是不真誠、不嚴肅、不莊重地行使立法會議員應盡的宣誓責任。這四人表示將上訴,已被高院判決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的梁頌恆、游蕙禎也已向上一級法庭上訴,但香港居民只要秉持同樣的實事求是精神,都會認同和支持高院的裁決。上一級法庭也將維持對這些人的嚴正判決。
反對派辯護逾越政治底線
需要關注的是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的反應。如同他們同情和支持梁頌恆、游蕙禎一樣,他們也集體同情和支持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姚松炎。其中,若干言論必須批駁。
一是所謂「人才論」。張超雄稱,四人都是「頂呱呱」的人才,「立法會的寶」。這是公然無視政治人才的立場,無視「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對特區建制重要成員的基本政治要求。
習近平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特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指出:「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從中央來說,只要愛國愛港,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不論持什麼政見或主張,我們都願意與之溝通。」這是指特區政治力量應當遵守的政治底線。
張德江委員長在紀念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踐2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依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產生的特別行政區管治團隊,必須由尊重中華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不損害香港繁榮穩定的愛國者組成。」這是指的特區建制重要成員應有標準。
為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姚松炎張目的「人才論」,否定特區建制重要成員應有標準,並逾越特區政治力量應當遵守的底線。
二是所謂「政府不應提請司法覆核論」。公民黨黨魁楊岳橋稱,法庭的裁決法理上可以商榷,而政府告議員根本不應發生。他認為,如果新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有心改善行政與立法關係,那麼,今後如果有人上訴,政府應慎重考慮是否行使抗辯權利。作為一名大律師,楊岳橋不得不承認,高院原訟法庭關於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姚松炎的裁決是有法理依據的。但是,作為反對派主要政治團體的領袖,楊岳橋卻質疑特區政府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的必要性。
這是一個典型的法律觀點與政治立場打架的情形。這樣的情形,唯有反對派政治人物才會發生。如果法院裁決是合理的,那麼,特區第四屆政府就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姚松炎的宣誓無效和議員資格應予取消提出上訴,也是合理的。如此淺顯的道理都不承認,竟然要求新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承諾,在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姚松炎以及梁頌恆、游蕙禎提出上訴時,特區第五屆政府應放棄抗辯,這不啻要求政府「舉手投降」。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已嚴正回應:不會為了促使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友好而同法治妥協,不會考慮與立法會有關議員商討如何解決宣誓風波,表現出堅守「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法律底線、政治底線的意志和決心。
「泛民」已失去領導地位
特區新一屆政府從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努力緩和社會撕裂,主動爭取同反對派中的有識之士改善關係,上任僅半個月,取得的進展有目共睹。
然而,梁國雄將自己以及其他三人被取消立法會議員的司法判決,同法國國慶日等毫不相干的事情混為一談,污衊高院原訟法庭的裁決彷彿把香港人打入「巴士底監獄」。公民黨郭家麒則呼籲香港人醒覺,稱:「不要以為梁振英卸任,香港就會有改變,他盼望立法會少一個『長毛』,香港社會(就會)多100個『長毛』」。
這一類荒謬言論固然不值一駁,卻提醒香港善良的居民,香港政治基本矛盾不可能調和,也不容易解決。
具政治常識者明白,「泛民」不容易同冒起於「佔中」的「本土自決派」和「港獨派」劃出政治分界,前者雖對「港獨」持保留態度,卻對「本土自決」表示支持。然而,如此曖昧的政治立場,反映「泛民」已失去清晰的政治路線,已喪失在反對派陣營中的領導地位。
因此,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必須敢於擔當、勇於作為,支持新任行政長官和新一屆政府捍衛「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底線,堅決遏制「本土自決」和「港獨」,推動經濟轉型和發展,推動民生改善和社會進步。
資深評論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