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貿發局:儘管內地各成本上升 多數港商仍以內地為生產地

時間:2017-07-14 20:35:37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7月14日訊(記者李永青)過去數十年,中國崛起成為全球經濟的增長引擎。其間,中國內地,主要是珠三角的低生產成本讓香港製造商大大受惠。香港貿發局報告指出,自2000年代後期開始,人民幣升值、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緩慢導致勞動力成本上漲,加上監管規定日益嚴格,均為港啇帶來挑戰。然而,大部分香港製造商繼續在內地進行生產(86%),主要集中在珠三角(79%)。除內地外,把生產基地設於歐盟、日本、美國及東盟的香港製造商分別約佔十分之一。在東盟中,泰國、越南及馬來西亞是最受歡迎的生產基地。 

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榮譽會長陳國威。 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攝

  報告指出,目前港商仍然面對種種挑戰。例如,發達經濟體的結構性改變引致需求低迷,科技發展浪潮徹底改變了消費者行為,並且顛覆既有行業,而電子商貿的興起更為傳統商業模式帶來變革。同時,港商正面對升級增值的巨大壓力,他們需要從低增值的生產,上移至較高增值的服務及更以知識為基礎的活動。 

  為了解香港出口商如何應對有關挑戰,特別是面對生產、設計及品牌發展方面的改變,採取了什麼策略,香港貿發局研究部最近向該局資料庫內的本地出口商進行問卷調查,並收回及分析合共2,562份有效回覆。 

  雖然香港製造商在內地生產面對種種挑戰,但內地依然是最熱門的選擇。71%受訪者表示,內地是他們開設新廠房或搬遷現有廠房的屬意地點,而這些生產活動仍集中在珠三角(59%)。除了內地外,東盟亦是另一個熱門選擇,約有四分之一計劃開設/搬遷廠房的受訪者選取。其中,越南(11%)、柬埔寨(5%)及印尼(4%)是最多人選擇的地點。雖然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但越南仍然是具吸引力的生產地點。 

  被問到為何選擇留在內地,多名受訪者表示,雖然外國勞動力及土地等部分投入較低,但是在其他地方進行離岸生產的好處相當有限,特別是考慮到勞動人口生產力、物流基建,及適應新政策及監管機構所需的時間和成本等因素。因此,受訪者更傾向另覓途徑提升競爭力。 

  曾在菲律賓設廠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榮譽會長陳國威,提醒香港中小企在海外設廠必須三思。他以菲律賓等為例子,當地工人勤奮度及技術遠不及內地工人,同一工序往往要花上較內地工人多一倍時間做培訓,所以只能負責生產一些技術要求較低的產品,高增值及技術較高的都留在珠三角。王氏港建主席王忠桐亦表示,由於物料供應及運輸成本等問題,集團不會將內地廠房搬到海外,仍以內地為主要生產基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