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青島報道:申萬宏源債券首席分析師孟祥娟在「申萬宏源2017年夏季策略會」上表示,債券通短期對中國債市更多是情緒上的利好,難帶來實質性資金流入;鑒於目前中國債市開放度在亞洲市場中仍明顯偏低,未來外資佔比有望明顯提升。她判斷,中國債市開放度未來若達亞洲國家或地區開放初期6%的均值,進入中國債市的外資增量空間約2.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收益率絕對值高
申萬宏源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五月,境外機構債券持倉比約1.7%,境外機構以流動性高、高等級的利率債為主,「從外資持有債券結構看,國債、政策性金融債佔比分別為53.5%和36.9%」。
孟祥娟坦言,在全球仍處相對低利率背景下,中國債市收益率的絕對值仍相對較高,外資在中國債市的投資和匯兌收益,將共同構成其整體投資收益,他們在參與債券通時,主要衡量中國債券到期收益率下行空間,及人民幣匯率升值空間。
人幣或徘徊6.8
「下半年債券收益率或整體震盪下行。」孟祥娟分析,從基本面看,今年首季經濟運行整體較好,預計為全年高點,但下半年下行趨勢恐難改;監管方面,上季以來監管政策不斷出台,在監管政策尚不明朗背景下,市場情緒極度悲觀,並使當季債市出現超調,預計下半年監管情緒將面臨修正。她續稱,首季資金利率在去槓桿背景下整體抬升,在海外壓力減弱、基本面下行、監管已獲一定成效前提下,下半年資金面料「穩中小幅下行」,未來債市情緒將獲改善,配置力量將漸復甦。
匯率方面,孟祥娟坦言,下半年全球貨幣政策將在邊際上呈現「英歐強、美弱」的態勢,美元指數恐難大幅回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或在6.8附近小幅震盪,並趨於穩定。鑒於此,債券通境外投資者的收益更多將基於匯兌收益,尤其是取決於匯率波動,因此外資投資債券通的意願主要看人民幣的升值預期。
孟祥娟判斷,未來外資配置將更偏好流動性好、高等級、低風險的債券,配置上將以利率債為主;長期看,外資流入中國債市的規模空間較大,外資流入的驅動力主要是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及中國債市實際表現。此外,債市增量資金一方面將來自中國債市開放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源於國際債券指數納入在岸人民幣債券後,帶來的被動配置需求預計1.8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