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專程來港視察,其間曾寄語香港青少年要把握歷史機遇,從小培養法治意識,選擇正確道路,成為有用之材,報效香港,報效祖國。他特別囑咐新一屆特區政府和香港各界要對青少年注重教育、加強引導,着力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關心、支持、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習主席在香港短短三日,數次提及青少年問題,足見中央對香港未來的重視和期許。
習主席的講話蘊含深意。近些年來,一部分港人尤其是一小部分青年,對祖國發展不夠了解,同時受別有用心者挑唆,漸漸走上歪路、邪路,鼓吹「自決」,企圖分裂國家、破壞「一國兩制」,成為「港獨」分子的馬前卒。他們的激進行為,拖慢了香港發展的步伐,更可能令香港錯失「一帶一路」、「大灣區」等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習主席的殷殷寄語,一方面表達了擔憂,一方面也表現了中央對香港青年的重視和期望。香港社會,特別是香港青年人,應當認真思考,棄邪路選正途,既為國家也為自己的前路努力和負責。
注重校園基本法宣傳
習主席在講話中,特別提到要加強青少年的憲法、基本法和愛國主義教育,這可說是切中時弊。近年部分港青的糊塗行為,歸根結底是因為對祖國、對「一國兩制」、對基本法認識不足、存有誤解,憲法、基本法及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增進了解,消弭誤會,加強青少年對國家的認同感。
必須指出的是,今後的憲法、基本法和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更加優化,要有一個質的飛躍。回歸以來,香港一些學校和社會各界其實都有開展基本法相關教育,數量也不能說少,卻都支離破碎,缺乏系統性,很多更出現「重活動,輕教學」的問題。教學質量不完整,成效自然也有限。
尤其是在校園基本法的宣傳這一塊,雖然已推廣多年,但實際情況卻只能算差強人意,很多學生對憲法、基本法和祖國真正的現狀仍長期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態,究其原因,有課業重、教師過於忙碌、家長也只在意學科成績等多種因素。一邊是疲弱的基本法教育,另一邊就必然是趁虛而入的「港獨」教唆,這在當前嚴峻的形勢下,幾乎是能量守恆的此消彼長。也因此,在過往的反「國教」、「佔中」和「旺角暴亂」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張並不能說清基本法到底講了些什麼的稚嫩面孔。
香港需要加強憲法、基本法和愛國主義教育,但不能延續過去的老方法、老路子,而需要質量上的根本性提升,當務之急是要把支離破碎的宣傳活動系統化、規範化、精細化,最終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體系,從而達到重建香港青少年對「一國兩制」、對國家的認識,透徹了解香港與國家關係的目的。
建立正確身份認同
具體做法:
第一,可以把教育時間點提前,即特首林鄭月娥提出的在幼兒階段就培養「我是中國人」概念,形成完整教育鏈。
第二,教育局提供相關教材等參考資料,提升校園基本法教育的規範程度、條理程度和教學質量。
第三,中史納入初中必修,讓學生對國家及歷史有更全面的認識,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身份認同。
第四,針對「港獨」、「本土思潮」的校園教唆,制定專業及行之有效的應對方案,包括如何化解和回應,如何「因勢利導」、「順水推舟」地進行教育,把預案做到細微處。
第五,繼續促進兩地青少年交流,鼓勵港青去內地參觀考察,幫助香港青少年樹立「背靠祖國,北望神州,抓住機遇」的大局觀,為香港青年到內地就業創業創造條件,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
誠如習主席所說,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沒有青少年健康成長,國家就沒有遠大發展。
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歷史使命和機遇,當代香港青少年要把握歷史機遇,選擇正確道路,報效香港、報效國家。
香港新一代應肩負起自己獨特的使命,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大局觀,搭乘國家發展快車,讓香港在「一國兩制」的正確道路上一路凱歌,這是新一代明天的任務,也是香港各界今天的責任。 廣東省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