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央重視香港始終如一\孔永樂

時間:2017-07-06 03:15:47來源:大公網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香港具重大意義,顯示中央政府重視香港的程度始終如一。

  國家與香港在過去數十年都處在國際風雲變幻的時刻。自1984年中英開始談判至香港回歸以來,香港都在環境不明朗的背景下度過這漫長而漸進的過程。當時,國家仍然處於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生活方式與香港甚至西方都存在差異。由於殖民地的歷史,香港人的思維及處事作風深受西方影響,不少香港人擔心國家未能成功改革以及收回香港後怎麼辦。

  「一國兩制」的政治智慧

  當時,鄧小平提出「一個國家,兩個制度」的解決方法,堅持香港的社會、經濟及法律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也可以保持不變。這是創新治理方法。世界上甚少國家會同時實行兩種不同的制度及生活方式。重要的是,冷戰期間,國際政治充滿意識形態分歧,一個國家能夠想出讓兩種制度共存,確實不易。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面對世界冷戰結束及國內政治紛爭,國際間政治的不確定因素比80年代更為複雜。西方學界及媒介更有「中國大崩潰」的預言,香港市民對國家及回歸後的情況亦難免受到影響。回歸前香港突然進行多項民主化改革,令不少港人錯以為香港已成為一個先進、民主的地方。而歷史上,香港在殖民地統治時期都是不公義、不民主及不平等的。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堅持經濟改革政策,而且對香港的「一國兩制」方針從來沒有動搖。鄧小平曾堅定地指出,即使到了1997年或以後,中央政治班子變了,但政策不會改變。這階段,國家的經濟實力持續增長,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即使國家面對改革的各種難處時,亦想盡方法維持香港的繁榮與安定。這次,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來香港視察,可見中央領導高度重視香港,中央對香港市民的關懷與重視沒有因領導層的更迭或回歸而有所改變。

  回歸後,香港面對亞洲金融風暴、禽流感、沙士等問題,中央政府都第一時間想盡各種方法維持香港的繁榮與穩定。回歸以來,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沒有出現過「災難性的影響」。現時,數以千計的國際公司仍設在香港,不少更選擇香港為亞洲區總部。回歸後的香港銀行評級長期處於AAA級,整體金融制度仍然穩健,財政儲備相對充足。

  從過往二十年的世界經濟發展來看,美國、歐洲、亞洲及東南亞多國都面對嚴峻的金融制度危機,多個歐洲國家如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及意大利等國家的表現並不理想。香港在內地經濟迅速增長下具備優勢,不少內地及國外人士喜歡香港的自由、開放及國際化的生活與商業環境。最近,騰訊創辦人馬化騰來港出席粵港澳大灣區的論壇活動時亦強調,香港有「一手好牌」甚至抓了「幾副好牌」。筆者非常認同。

  國家經過上世紀改革開放,在短短三十年間創造了今天的成果,現時在經濟、外交、文化及政治等各方面的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大。2013年底,國家主席習近平倡議「一帶一路」新發展模式,全球包括英國、歐洲、中亞及東南亞多國也相繼參與。習主席近年來多次出訪這些國家,也全以最高規格接待。

  積極參與國家發展

  今年五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來港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時表示,希望香港忽忘初心、保持耐心、堅定信心。「一國兩制」的訂立是以國家及香港當時的現實情況出發,實事求是地為香港人的福祉着想。過去數十年國際經濟及政治環境都不穩定,現時在英國脫歐等背景下,我們更需要保持耐心及堅定信心,在國家經濟增長的背景下,積極參與,繼續發展。

  回歸以來,香港在政治、法律、傳媒及教育領域出現較多爭議。不過,香港在各方面大致上亦維持國際化的大方向。例如,在教育層面上,國際學校及國際學生數目也越來越多。回歸前的大多數國際學校如今繼續在香港辦學,新校如哈羅香港國際學校更於2012年啟用,當中更是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大學的國際化交流亦越來越多,現時的香港大學生比過去有更多出外交流的機會。近年來,筆者接觸不少交流生,當中大部分都表示喜歡香港的自由、開放及英語學習環境。反而對「港獨」或其他政治議題不感興趣。本地一些反對派傳媒的報道長期持有偏見,他們鏡頭下的香港,未能反映真實情況。

  從社會制度發展的角度看,筆者認為「一國兩制」也會繼續維持下去,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往後,我們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妥善維持「一國兩制」有效運作。這次,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並出席多項慶典及重要活動,包括考察西九文化區、港珠澳大橋工程及出席《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儀式。這些項目對香港謀劃未來非常重要,充分顯示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堅定支持是不會改變的。

  城市智庫成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