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三天,活動頻密,發表了幾場正式講話。其中最具重要性和全面性的是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其意義重大,是未來進一步落實「一國兩制」的最重要指引。
香港回歸二十年,基本法在港成功實施二十年,但在這二十年中香港社會從來不乏中央政策「有變」、「會變」的蠱惑,而這些蠱惑在「一國兩制」得以認真落實的事實面前都不攻自破。筆者曾多次發文講述「一國兩制」不會變、不能變的道理,反覆強調「一國兩制」是一項基本國策,不可能變。「一國兩制」是中央向全世界做出的莊嚴政治承諾,不可能變;「一國兩制」方針體現了包括香港市民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利益,絕不會變。「一國兩制」方針的實施使國家結構都出現了某種程度的變化,不會輕易變。
但香港社會總是有人不信。為什麼?這反映出香港社會中的一部分人是存在思想偏見的。
「一國兩制」保持香港繁榮
通覽習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筆者認為,其體現了「不忘『一國兩制』初心」:既重申了「一國兩制」初心、強調了落實「一國兩制」初心的方式,還提出「一國兩制」初心所要達至的目標。
那麼,何為「一國兩制」初心?就是「一國兩制」從作為政治構想提出,到作為一項具國策性質的政策制定,再到制定構建並付諸實踐的最初理想、目標和準則。具體而言,就是要通過「一國兩制」的實施,使國家走向整體統一,並以具有制度區別性的「兩制」方式,保持香港所具有的繁榮和活力,使其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發揮獨特的積極作用。
作為一項史無前例的開創性事業,「一國兩制」在香港的二十年實踐取得了巨大成功。其突出的標誌為,通過「一國兩制」的實施,中國向着國家整體統一的目標邁出了一大步,中央恢復了對香港行使主權;體現國家主權意志的各種制度安排在香港得以建立;香港回歸後繼續保持了繁榮穩定;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原有的社會制度、經濟體制、生活方式和法律制度基本都保持不變。
針對香港在實踐「一國兩制」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習主席本着「一國兩制」初心提出了四點正本清源的意見。
「四點意見」正本清源
針對香港社會中對「一國」與「兩制」關係的誤解,習主席重申了這是一層「根,本」與「枝」的關係,中央與香港的關係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不可動搖的政治關係。他指出,處理好這層關係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關鍵。明確提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極端重要性,並對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提出了警告。
在如何調節中央與香港這層關係的問題上,習主席重申了法治原則,即按憲法和基本法辦事。他指出,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區的憲制基礎。在落實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憲制秩序時,要把中央依法行使權利和特區履行主體責任有機結合。對於在香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層面普及憲法和基本法也提出了要求。
在香港發展問題上,習主席既說明了發展的硬道理,也呼籲香港社會要抓住機遇,贏得發展,將主要精力集中到搞建設、謀發展上,並鼓勵香港盡快搭上國家主體快速發展這趟快車。
在維護和諧穩定社會環境的重要性問題上,習主席既強調了基於香港社會多元特性而體現「求大同、存大異」精神的必要性,也指出香港陷於「泛政治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危害,還表達了中央與香港不同政見和主張持有者進行理性溝通的願望與原則——必須抱有愛國愛港之心,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基本法。
回歸後的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香港的繁榮穩定與國家利益息息相關。中央支持香港發展始終不變,香港更應該多思考如何切實承擔起對國家的責任,這才能發揮出「一國兩制」的優勢。中央對港政策不存在「變」與「不變」問題,但香港社會是否能保證「一國兩制」的實施不走樣、不變形?正因此,中央在落實「一國兩制」方針上需要把握大方向。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