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香港三天,除了與廣大香港同胞和全球中華兒女一起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也對香港美好未來提出了明確的發展方向。
習主席時隔九年再次訪港,特別強調堅守「一國兩制」的初心。在6月30日晚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歡迎晚宴上的講話中,「一國兩制」字眼出現七次;在7月1日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表重要講話,「一國兩制」出現高達26次之多。由此可見,中央政府對香港堅持「一國兩制」治港方針不變形、不走樣的決心不變。
香港如何利用好「一國兩制」的優勢,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這亦是習近平主席關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
「一國」根深才有「兩制」葉茂
「一國兩制」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20年的風雨歷程,印證在港澳地區實行「一國兩制」是成功的。當前,「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但只要中央、內地、特區政府和香港市民團結一心,堅持以發展經濟民生為導向,必定能排除萬難。
「一國」是根本,只有「一國」的根深才有「兩制」的枝葉繁茂。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如果香港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人為製造對立、對抗,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香港經濟雖然有一定的基礎,但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競爭環境加劇的情況下,經不起長時間的內耗,亦將面臨更大挑戰。
香港享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一方面,「一國兩制」保持了香港資本主義制度,保持了香港自由港地位,保持了香港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對香港傳統優勢產業起到鞏固作用。另一方面,香港不僅能夠分享內地的廣闊市場和發展機遇,而且經常作為國家對外開放「先行先試」的試驗場。
香港發展具有很多有利條件和獨特優勢,是重要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香港具有完善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專業服務業具有比較優勢;香港長期充當經濟「橋頭堡」的作用,是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的重要中介,是國家「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服務平台。
如何利用「一國兩制」的利好
第一個利好:深港科技合作圈。深港河套協議的簽署是中央在香港回歸前夕送出的厚禮。香港科研長期具有良好的基礎,但科創產業由於土地、產業配套和政策導向的缺失,多次錯過做大做強的機會。深港河套為平台的深港創新及科技園將為香港與深圳共同打造世界級的科技灣區提供制度試驗平台。尋找跨行政區的科技創新制度,為兩地科技產業、企業和人員的互動合作提供優質環境。
第二個利好: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作為與「雄安新區」並駕齊驅的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是中央送給香港的另一份厚禮。目前,制度壁壘下粵港澳三地要素流動仍存在較多障礙。專業服務業的跨行政區投資限制,專業人才資格的互認,監管體制上的差異均阻礙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合作。通過中央層面的制度安排和功能協調整合,港澳珠三角地區將從分割的市場走去區域一體化市場。這無疑大大提升香港對內聯動,對外拓展的競爭力。
第三個利好:「一帶一路」願景。「一帶一路」對香港來說,是拓展國際市場的千載難逢的機遇。正像習近平主席提到的「蘇州過後無艇搭」,香港應積極坐上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順風車,發揮自己的國際化和專業服務業優勢,與內地聯手共建境外合作園區和相關行業投資。國家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最近香港加入亞洲投資銀行,對香港來說都是有利的信息。
「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目的有兩個:一方面是以和平的方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另一方面就是為了促進香港發展,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回歸以來,香港少年希望快樂成長,青年希望施展才能,壯年希望事業有成,長者希望安度晚年,這都需要通過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來實現。
「一國兩制」治港基本方針將繼續毫不動搖地貫徹下去,中央和內地同胞將一如既往支持香港發展。香港居民享有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香港亦成功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非典疫情、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港人一定可以保持「獅子山精神」,「拋棄區分求共對」。東方之珠香港亦一定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經濟學博士後,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