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非洲經濟發展升級 「一帶一路」具機遇

時間:2017-06-12 03:15:37來源:大公網

  圖:去年八月,塞內加爾總統薩勒(右二)參觀考察蒙內鐵路工程,他稱讚中國在非洲修築鐵路助推非洲發展

  剛剛過去的五月,眾多世界級領袖齊聚北京,為「一帶一路」倡議這一中國提出的宏大藍圖出謀劃策。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吸引到近7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會,最終取得圓滿成功。

  標準銀行集團經濟學家 倪傑瑞

  「一帶一路」旨在讓古老的「絲綢之路」重獲新生,通過60多個國家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專案,將亞洲、歐洲、非洲和中東地區緊密聯繫,最終形成一條先進製造和創新的區域生產鏈,而中國將起到引領作用。

  該倡議似乎意在重塑中國在沿線區域的主導地位,但其實具有更為重大的商業意義:通過產能外遷,有助於解決供給側改革問題;通過尋找投資新方向,解決國內投資增長放緩的問題;通過發揮內陸省份的交通樞紐作用,解決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中國對非洲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許多非洲國家處在與「新常態」的磨合階段。非洲國家必須回答一個問題:「一帶一路」對中非關係將產生哪些更深遠的影響?

參  與「一帶一路」是與中國打造雙邊關係的關鍵因素

  「一帶一路」倡議最初於2013年提出,當時是為了回應奧巴馬政府的「重返亞洲」戰略。在全球經濟「去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該倡議經過重新定位,成為中國應對新趨勢的對策。「一帶一路」將是未來5到10年中國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其深遠意義甚至遠超外交領域。

  一、中國許多企業在國際上具備很強的競爭力,生產成本較低,價格競爭力優勢較強。「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不僅佔中國出口總額的38%,而且在過去五年裏,中國對這些國家的月均出口額同比增長5.8%。相比之下,中國對其他地區的月均出口額僅同比增長0.6%。

  二、未來10年,「一帶一路」地區的基礎設施缺口將達到約八萬億美元。最近幾十年來,由於國內投資帶動增長,中國企業已經具備強大的產能和競爭優勢。

  三、中國將通過「一帶一路」促進國內的供給側改革,同時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先進產能的需求。「一帶一路」倡議聚焦國內升級調整這一亟待解決的問題,將關注點從東部沿海發達省份轉移至中西部欠發達地區。

  過去10多年來,政策性銀行曾為促進非洲經濟增長做出積極貢獻。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已經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專案出資1100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四大商業銀行自2013年至今又另外出資1500億美元。然而,這些出資僅僅是「滄海一粟」─未來10年,預計中國財政對外出資將超過一萬億美元。

  大多數此類資金將以優先債務融資的形式提供,相當於中國對非洲的優惠貸款。國家開發銀行據稱正在監測60個國家的900多個專案,價值超過8900億美元。中國銀行也已承諾從2016年到2018年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的資金。此外,中國工商銀行正在對130個與「一帶一路」有關的專案進行評估,估值接近2000億美元。

  這意味着中國投資者的焦點將轉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倡議迅速回應,相關投資累計已達500億美元。據估計,已有47家中央企業參與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1676個專案。中國已經在2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海外經貿區。

  對非洲有何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非洲僅僅處在「一帶一路」計劃的邊緣。在所有非洲最高領導人中,只有肯尼亞總統烏胡魯.肯雅塔和埃塞俄比亞總理海爾馬里亞姆.德薩萊尼出席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名單中包括了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津巴布韋,而另一些名單則忽視了埃及以外的所有非洲國家。

  實際上,吉布提、埃及、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是為數不多真正被納入「一帶一路」的國家。中國出資並修建了非洲第一條跨國電氣鐵路,往返於吉布提和亞的斯亞貝巴之間,總價為40億美元。中國建築工程企業正在肯尼亞修建一條從內羅畢到港口城市蒙巴薩的鐵路,全長609公里,價值38億美元,目前已接近完工。

  「一帶一路」可能將中國企業的注意力從在非洲的專案轉移到其他更優先的地區。按區域而言,「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已經取代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成為中國基礎設施投資最為青睞的目的地。僅僅在過去三年當中,政策性銀行向「一帶一路」國家提供的貸款,已經超過在過去10多年的政策優先期以來對非洲大陸的累計貸款額。雖然最終目標不盡相同,但是在許多方面,「一帶一路」與中國在非洲的戰略類似。

  回首過去,早在本世紀初,中國發起成立中非合作論壇,為中國在非活動提供外交和制度支持。隨後,中國動員政策性銀行發放優惠貸款,在非洲眾多國家興建基礎設施,使非洲成為經商沃土,此後非洲的商業利益日漸豐富,企業參與也日益活躍。

  展望未來,考慮到中國已在中西部地區規劃出眾多專案,「一帶一路」將有效刺激國內原材料需求。另外,「一帶一路」範圍內的基礎設施規模龐大。考慮到2016年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為8.5萬億美元,「一帶一路」倡議很難完全抵銷當前中國投資增長放緩的趨勢。

  非洲的消費需求正逐漸走高,從非洲的進口總量就可窺見一斑。非洲國家需要與中國企業合作,開始有選擇性地生產這些產品。近年來,中國製造業投資顯著增長。由於中國的勞動成本與日俱增,製造企業已經開始向工資水準較低的國家轉移,包括部分非洲國家。

  結語

  中國歷來對中非合作非常重視, 「一帶一路」為非洲又提供了新的機遇。非洲基礎設施專案仍將快速發展,而在「一帶一路」理念不斷成熟的同時,這些專案是可以融入「一帶一路」的。因此,「一帶一路」可構建一個更大的框架,與中非合作論壇互為補充。中國與非洲各國政府和企業家可以在該框架內開展活動。

  非洲各國政府和企業將制定出更加系統化並且具有行業針對性的計劃,鞏固與中國在外交和經濟領域的傳統友好合作。非洲也將繼續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確定最佳的政策組合和治理結構,與中國攜手創造就業崗位,推動非洲產業升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