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析指,自2009年至今,美股下調的幅度大多在一成附近,然後便會反彈,繼而再創新高\路透社
投資者近期風險胃納增加,以至新興市場股匯市等傳統被認為高風險的投資項目都錄得不俗升勢。事實上,除了新興市場和亞洲股匯市以外,歐洲股市亦已升至接近歷史新高,英國富時指數更首次突破了7500點大關。面對這種全球皆升的市況,不少人或會憂慮大規模的股災將會再現。但事實是,近期破頂的還只是歐美股市,新興市場股市遠離頂部還有一段距離,故目前大市雖然火熱朝天,但造成全球大跌市的完美風暴尚未成型。
隨着美元近期不斷下跌,新興市場貨幣一直受到追捧,根據彭博指數顯示,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在連日大升後,現已創下2014年底以來最高的水平。與此同時,歐洲股市在法國選出中間派的馬克龍為總統,避過法國脫歐一劫後,股市連日造好,反映歐股整體表現的斯托克600指數,現正升至接近2015年4月以來的歷史新高,當時最高曾見414點。而美國道瓊斯指數方面,在周二收市時已升見20979點,還差百多點,便會再創歷史新高,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準普爾五百指數更已是連日破頂。
新興市場股市始終未破頂
這種市況在近年其實並非罕見,但近年經常破頂的主要是歐洲和美國股市,歐股自從在2011年跌至近年低位後,便不斷發力上揚,在過去數年間屢屢創下歷史新高,而美股亦不遑多讓,道指自從2009年3月跌至低位後,過去幾年亦頻頻屢創新高。唯獨是新興市場股市,自從2007年創下歷史新高後,雖然經過多次努力,但始終未能突破上限,現在與歷史新高仍有一段距離。
根據過去數年的經驗,歐、美股市在數次破頂後,通常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便會再向上衝。自從2009年至今,美股下調的幅度大多在一成附近然後便會反彈,繼而再創新高。歐股的情況亦大概如此,所不同的是,歐股下調的幅度通常會較大,例如在2015年4月斯托克指數破頂後,最多曾下跌接近兩成三才再度反彈,直至近期更有力再度挑戰歷史新高。
反觀新興市場股市則不同,大摩新興指數在2007年10月破頂後,最低位曾大跌逾六成,此後雖然持續反彈,但直至現在始終未能再創新高。
事實上,上一次全球股災是發生於2007至2008年,主要是受到雷曼兄弟破產引發全球金融危機。而在股災前,不論新興市場指數、歐洲股市指數和美國道指均同樣創下歷史新高,但其後都逃不了大跌的命運。按此推論,全球如要重演近十年前的大股災,目前的條件仍未適合。
投資者更注重對沖風險
原因主要是,金融風暴後,資金避險意識大大提高,投資者更注重對沖風險,所以當他們買入歐、美股的同時,可能會沽出新興市場股份,而當沽歐、美股之時,亦會同樣地買入新興市場股份,這解釋到為何新興市場在多年來始終未能破頂。再者,新興市場的資產,包括股、匯、債通常被投資者視為風險較高的投資,尤其是金融海嘯後,投資者對這些資產都倍較審慎,令指數缺乏向上破頂的動力。另外,每當全球政經環境突然變得緊張時,新興市場股匯更首當其衝先被沽出。
只要新興市場一天未再破頂,即使歐美股市繼續創新高,全球股災機會都不會大,因為導致這種危機出現的完美風暴還未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