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一帶一路」考驗大 重點關注海外風控

時間:2017-05-13 03:15:58來源:大公網

  重點關注海外風控

  圖: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需注意如何減輕產業、企業走出去,對國內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的衝擊

  「一帶一路」峰會即將在北京召開,這是改寫世界政經版圖的重大戰略,需要長期持續不斷的精心謀劃、經營,中國面臨的風險與挑戰必然是多重的。/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 邵宇

  首先是地緣風險。儘管「一帶一路」執行和平與發展使命,但由於途經中東、中亞等大國的傳統利益敏感區,如何管控風險、避免衝突並與周邊大國建立信任關係是首要任務。例如美國的焦慮在於:一方面,中國以「亞洲新安全觀」為風向,試圖動搖美國亞太聯盟體系;另一方面,在現有國際治理體系外另起爐灶,比如搞金磚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

  如果美國確信「一帶一路」可能對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產生重大挑戰,一定會慫慂盟國和沿途國家進行反制。可能的動作包括:強化美國的聯盟體系阻礙「一帶一路」建設;顯示海上霸權,加強亞太、印度洋軍力,重點利用西太平洋領土爭端,挑唆聲索國製造事端;鼓動沿途國家顏色革命;與代理國一道狙擊亞投行,爭奪或者阻止重大項目進展。

  警惕製造業空心化

  俄羅斯則希望歐亞經濟聯盟成為獨聯體地區的一個經濟引擎,成為一個新的世界經濟中心。因此俄羅斯可能會以其主導的地區合作組織分化有關國家,使得歐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停滯。

  印度未表態支持「一帶一路」,其理由包括投資成本巨大,擔心無法獲益;所經地區充滿爭議、動盪,例如克什米爾;更擔心被中國包圍,從海上、陸上惡化印度安全環境。還有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國和中國的戰略競爭者,「一帶一路」大動其奶酪,肯定不會坐視,可能成為美國離岸平衡的先鋒隊。其在絲路沿途國家經營多年,既可以利用其大量的亞洲直接優勢攪局,也可以利用亞行進行基建項目競爭,在中南半島、孟加拉灣搞互聯互通與中國唱反調。

  其次是產業安全,這是指海外投資對國內產業的替代風險。「一帶一路」沿線的南亞和東南亞國家,人力資源尤其豐富。根據發展經濟學的研究,製造業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是無條件趨同的。只要一個國家專注製造業,不論其政府形態、政治特徵,甚至經濟發展處於什麼階段,該國的經濟增長水平都會向世界平均水平趨近。如果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獲得了充分的基礎設施,是否可能會成為中國製造的掘墓人?當前在國際資本輸出格局中已經普遍出現的問題,就是「走出去」對內地各地經濟、產業和就業是否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走出去」會否造成地方的產業出現「空心化」。

  例如香港目前就深受這一問題的困擾。自1980年代,香港製造業開始北上,將勞動密集型的產品或生產工序向內地轉移之後,留在香港的企業總部,更多扮演推廣、統籌、融資和管理等的角色。香港的製造業實際上已經「空心化」,競爭力劇降。空心化可能帶來的更大的問題是中低層就業職位大量流失。具備走出去實力的企業,通過向較為落後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轉移生產工序和勞動密集型的產品之後,中低層的就業職位將逐步遭沿線國家的工人蠶食,原本屬於中國工人的就業職位就會大量流失,帶來失業問題。

  因此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包括如何減輕產業、企業走出去對本地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的衝擊,這樣才能少走彎路。長期來看,低附加值產業向更廉價成本地區轉移應該是一個不可阻止趨勢,主要還看中國產業的自身做強以應對,中國提出以創新為導向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以及「互聯網+」等來升級中國製造,這可能才是正解。

  培養區域安全能力

  此外,跨國投資可能面臨的安全風險有很多層次:企業和企業經營者個人安全的因素,這主要與恐怖主義活動有關;與相關國家內部治理有關的風險:主要包括政權穩定性,主要政治機構變更或更迭的可能性,是否有改革及改革強度、法治情況等。還有企業選擇的投資和運營方式、企業文化、企業處理風險的方式和能力等。

  保護對外投資是國家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標尺,「一帶一路」環境下投射距離增加,響應速度至關重要。所謂「力量投射」是指一國應用全部或部分國家實力——政治、經濟、信息或軍事力量,迅速有效地向遠離本土的地區部署、使用並維持軍事力量,用以對危機作出反應、威懾和維護區域穩定的能力。

  為配合此戰略意圖,中國將優先發展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以及航空母艦戰鬥群,培養自己的遠洋投射能力。不過相比這些直接打擊力量的投入,中國更加需要的是支持遠程精確打擊的信息化系統和衛星技術方面的投入。中國應當繼續加強進入太空的努力,獲得更為精密的太空系統將使中國能夠擴張其反介入力量,並且能夠用作地區性力量投射的關鍵手段。中國要盡快部署雷達、海洋監測和高解析度照相偵察衛星,最終將部署具有軍事意義的先進影像、偵察和地球資源系統。同時還需要有保障廣義安全,即信息安全、邊境安全和國土安全等能力。

  中國未來也可以考慮謀求鄰近區域的穩定和共同防務。這就會提升中國對整體安全的需求,而這些都需要中國的外交、信息、情報、安全、國防以及投射能力的綜合系統有一個全方位的供給能力的提升。在完成這些投資和獲得相應產出之後,中國將逐步成為地區安全的領導核心和亞洲盟主。力量範圍覆蓋亞洲全境,常規武器打擊範圍延伸至整個南太平洋,重點區域為帕米爾高原和南中國海,軍隊強大、邊疆安定、能源通道可靠,營造出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和支持「一帶一路」的外部環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