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把大灣區建成「一帶一路」新引擎/趙令彬

時間:2017-05-12 03:15:53來源:大公網

  自特朗普上台後世界經貿格局出現了大逆轉,美國成了反全球化急先鋒,而中國則眾望所歸地成了引領新一輪全球化的龍頭。在這情況下「一帶一路」建設作為全球化新動力源的角色便更為重要。粵港澳大灣區政策的出台又適逢其會,配合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自要成為其建設的主要目標之一,事實上應把大灣區建成「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引擎。

  中國要擔負起大國責任引領新全球化,便要強化自身的實力及輻射能力,故建設高效的「一帶一路」引擎便大有必要。在這方面大灣區擁有巨大優勢,政策首務是使其充分發揮效益。相關優勢包括:

  粵港澳大灣區擁五優勢

  (一)有高度開放及國際化的經濟體系。大灣區內港澳特區有百多年歷史、實行「兩制」所保留的西方特色,和實行自由港帶來的全球最開放體制。廣東的珠三角地區也因最早開放及受港澳影響,其市場經濟在內地最為發達,人們的思想也最為開放。對外開放的硬件如海港、空港及通信系統等也日趨完備。

  (二)有良好的產業交流能力及經驗。珠三角在建成世界級加工基地的過程中,吸納了全球大量資金、企業及產能,其後在產業升級轉型中,又有一輪輪的資本外投及產業外移浪潮,造成了在東南亞(如越南及柬埔寨等)和南亞(如孟加拉及斯里蘭卡等)的華商企業群。在這過程中還出現了一些內地及港台企業合作出海的事例,成了優勢互補及互利共贏的典範,且無論引進或出外的規模及形式仍不斷發展,正好配合「一帶一路」建設的需要而形成良性互動。

  (三)服務業發展快、質素好。香港早已發展成為國際金融及商貿服務中心,而珠三角的高端服務業亦發展迅速。服務業對「一帶一路」建設有雙重重要性:一是作為貿易交流內容,二是為沿線建設服務,包括提供融資、法律、技術及專業服務等,使人財物等各種產品及要素流動更為暢順。大灣區在上述兩方面都可發揮巨大作用。

  (四)已發育成為重要雙創基地。創新科技及創業將是「一帶一路」交流的重要內容及支持建設的因素,而大灣區的雙創基地角色及功能正日益突顯。深圳的表現尤為出色,已成為國際性的雙創及風險投資中心。

  (五)擁有改革開放及發展的先行先試重點基地。大灣區要為廣東以至全國的改革開放及發展扮演領頭羊角色,而區內的各個自貿區如前海、南沙及橫琴等,則是領頭羊群的領頭羊。許多金融開放、人才交流及國際合作的新嘗試新措施及新模式均正在此開展實驗,有利於回應「一帶一路」的新需要。

  可成「九加二」協作區核心

  顯然,大灣區建設必須着力於提升及完善上述各項優勢,使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能力可百尺竿頭再進一步。與此同時,還須着眼於擴展大灣區的輻射能力,使其推動成效更大。關鍵是搞好一些重大區域協作項目,使其在發揮更大作用中形成梯度傳遞效應。其一是泛珠協作。此乃涉及江南九省及港澳的「九加二」架構,而大灣區可發展成協作區的核心,由拉動全區發展和協調沿海沿邊開放來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其二是西江經濟走廊。由此可連接大灣區與大西南,也即連通沿海及沿邊開放使能互補互動。這可視為泛珠協作內的一個具體的重點實施項目。

  無論如何,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的連繫既有必要也是必然的,對香港來說這更是兩大機遇的合而為一,其潛力巨大無比,就看香港如何把握。香港可通過大灣區走向「一帶一路」,在珠三角的投資營運除可滿足廣東及全國的需求外,還可藉機與內地企業合作參建「一帶一路」。與此同時,作為大灣區一員,香港的企業走向「一帶一路」又將成為大灣區的活動。

  總之香港可為強化大灣區的引擎功能作出重要貢獻,從而促使自身發展和由此受益。

  顯然,政府對建設大灣區的規劃應包含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考慮,使兩者能有機的組合,並使背靠祖國與面向世界由分立變為統一,從而取得相輔相成之效。

資深評論員,博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