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財務顧問協會會長朱維鵬(右一)籲政府關注香港證券業「全球化」\大公報記者吳涵宇攝
【大公報訊】記者吳涵宇報道:全球經濟金融發展一體化已成為必然趨勢,不過香港財務顧問協會研究發現,本港證券機構及證券經紀的「全球化」進程落後,會長朱維鵬籲政府建立海外股票交收結算系統,發展可換股債券等長線產品,並加強人才培養,成立金融和證券業發展研究中心吸納專業人士意見,積極融入「全球化」潮流。
報告指出,本港證券經紀對「全球化」發展的意願偏低,香港證券業從業人員約23000人,前台證券經紀逾8500人,但經營全球化業務的證券商僅11間,料至今年底仍不會超過20間。為改變證券業對「全球化」變革的抗拒,朱維鵬建議證券組織主動分享有關信息,留意和仿效外圍證券市場的一體化發展。在內部資源方面,要注重人培訓、精簡架構,增強從業者的能力彈性及執行效率。
憂華資證券經紀邊緣化
朱維鵬強調,政府作為對於推動證券「全球化」的進程至關重要,希望政府能夠參照港交所的中央結算公司(CCASS),建立一個海外股票交收中央結算系統,幫助香港投資者買賣外國股票後進行清算交收活動的結算和持貨,並適度開放專營權,放鬆管制。
此外,傳統的普通股無法滿足投資者的心理需求,應加強新產品的研發推出,關注債券、優先股等長線工具。例如在債券市場趨於成熟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可換股債券成為上市工具,探討其普及化、國際化的可能,相信亦有利於實體經濟的長遠發展。
報告還提到,現時港交所上市公司的市值及公開招股(IPO)能力均居世界前列,但證券業營銷對象以本地市場為主,且501間活躍證券商中,前50名參與者的市場佔有率高達83.3%。朱維鵬認為,現時市場強弱懸殊、出現分化,中小證券公司難以受到重視,擔憂華資證券經紀在白熱化的競爭中會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