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孔聖堂一條龍新校 推「三國」教學

時間:2017-04-29 03:15:39來源:大公網

  圖:郭少棠(左)表示香港有儒學發展的歷史基礎 大公報記者楊州攝

  【大公報訊】記者楊州報道:近九十年歷史的香港孔聖堂,本月初公布與晉德書院教育基金合作,將合辦一條龍服務的晉德學校,以儒學為基礎,兼備國際視野,打造成本港獨一無二的國際化學校。孔聖堂首席副會長郭少棠接受《大公報》專訪,表示香港有儒學發展的歷史基礎,能探索出一條儒學發展的新方向,故提出「三國」教育,即國際、國情及國學。

  本身為歷史學者的郭少棠於2011年加入孔聖堂任校董。他昨天表示,過去在中文大學工作的27年經驗,對教育理念有自己一套看法,認為香港的教育需要改變,而孔聖堂有儒學文化底蘊,存在發展空間。目前香港對儒學的熱情已淡化,需要一個新方向,復興中國文化,隨着內地的影響力漸強,全世界都關注中國文化,香港怎能不跟上步伐。

  郭少棠曾在珠海參與創辦香港和內地第一家合作辦學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把香港的課程管理學位及國際的教學經驗帶到珠海。他說,孔聖堂亦經歷轉變,於2011年轉為直資中學,開始雙語教學,但並無影響儒學教育。他認為,儒學已成國際趨勢,美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國家都有學者關心、研究儒學,而上世紀50、60年代的香港更是儒學的鼎盛時期,現時香港要探討儒學的新方向,將儒學與國際視野結合,發揮本港自身的優勢,具備時代感。

  融合儒學與國際教學

  郭少棠提出四維教育(即老師、學生、家長、社會)、全人教育及國情國學教育的理念。他稱,儒學是中國文化,文化要落地,與現今社會建立起關係。對於晉德學校,他說,中西融合教學是新嘗試,已與本地學者、多個國家學者一同探討,如何將儒學與國際教學融合,不是傳統模式去教授儒學知識等,而是啟發他們明白箇中道理。

  郭少棠表示,中學生五至十年畢業,未來20多歲的年輕人要面對一個什麼樣的社會,教育要培育什麼人才是值得思考的課題,好品德、家庭承擔子女道德教育及社會服務責任感。他舉例稱,怎樣教學生孝道,不是說書的方式,而是要看到他的行為,這就是培養目標,要知行合一、將課堂知識與生活結合。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