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數據顯示,上季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8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 大公報記者倪巍晨報道
受上中游企業盈利放緩及高基數影響,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一季度實現利潤1.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28.3%,增速較今年首兩個月創下的高點回落3.2個百分點。三月單月實現利潤總額6887億元,同比升23.8%,較首兩月降7.7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昨日指出,利潤增速上月雖有所放緩,但總體仍處於較快增長水平,是向利潤增長常態的回歸;且企業效益總體狀況繼續得到改善。專家預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或趨向收斂,全年料在15%至20%的水平。/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針對上月工業利潤增速較前兩個月回落,何平解釋,原材料價格上漲快於產品價格上漲;煤炭、石油和鋼鐵等相關行業盈利放緩,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因投資收益同比大幅下降;同期利潤基數偏高等因素。但另一方面,企業效益總體狀況繼續得到改善,表現為利潤增長結構有所優化、利潤率同比繼續回升、回款情況繼續好轉及「槓桿率」持續下降。其中,消費品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在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利潤中的比重分別提高0.5和6個百分點,至11.8%和21.6%。
國企多賺70% 表現最優
申萬宏源宏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分析,三月較高的基數因素、PPIRM(工業企業原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升幅強於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及財務費用「由降轉增」後成本多增引發的利潤增幅減少等。總體看,規模以上工業企資產負債率持平,企業仍加快補庫存,但營收利潤率顯著改善的同時,成本率卻顯著惡化。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唐建偉相信,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仍處高位與「去產能」帶來的上游工業品價格上漲有關,儘管上遊行業企業利潤增長依然較快,但中下遊行業企業利潤增速卻仍較低,「上遊行業利潤增長並未向中下遊行業傳導」。
數據顯示,首三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及私營企業利潤同比均出現上揚,但國有企業表現最優,升70.5%至3996.3億元。李慧勇留意到,私企利潤的持續改善,印證了近期民間投資正逐步修復。
分行業看,首季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8個或93%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個持平,另有2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減少。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達657.1億元,同比增3.6倍,增幅居首;另外兩個下降行業分別是煙草製品業和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分別同比少增7.0%和35.3%,至326.1億元和727.8億元。李慧勇從絕對量看,煤炭、石油、鋼鐵等相關行業盈利的放緩拉低企業效益。
針對後期工業企業財務費用上升對企業效益帶來的影響,李慧勇指出:「財務費用『由降轉升』預示貨幣政策邊際趨緊帶來企業融資成本的上揚」。但鑒於企業資產周轉率、存貨及應收帳款周轉率等仍續改善,這都有望進一步支撐未來工業企業效益。
全年增速或達20%左右
何平同時也提醒,購進價格上漲過快,對實體企業降低原材料成本壓力增大;財務費用由持續下降轉為增長,表明降息對降成本的作用可能有所減弱,需進一步關注。
招商證券宏觀團隊認為,隨着上游商品價格漲幅的回調,利潤增速也開始回落,工業用電量、鐵路貨運量等已發布的其他月度數據也均顯示工業有減速跡象。綜合看,預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將繼續回調,全年收斂至15至20%左右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