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蒙古族牧民教授傳媒學子射箭,學子們拉滿角弓,瞄準十幾米外的靶心。\大公報實習記者侯朴煊攝
盛夏的烏蘭察布輝騰錫勒草原,碧草如茵,白雲低垂。參加「2025年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內蒙古行」的學子們到訪「白馬部落」,想要親身體驗「男兒三藝」(騎馬、射箭、摔跤),並在汗水中感悟「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學子們的大巴車剛剛抵達,當地牧民達來便上前端上了三大碗「下馬酒」,這也是蒙古族迎客的最高禮儀,以表示對勇者的敬意。
隨後,達來便帶領大家開始體驗「三藝」。第一藝是「騎馬」,學子們跨上精壯的蒙古馬,發現原來這些馬匹前蹄踏出,後蹄精準踩於同處,展現出不同的紀律性。香港理工大學學生鍾雨莙緊張得手心冒汗,「蒙古馬不懼長途奔襲,耐力驚人。這讓我想到香港的獅子山精神,再難也要向前衝。」
騎馬之後,射箭挑戰接踵而至。射箭場上,學子們拉滿角弓,瞄準十幾米外的靶心。香港大學學生田季冉屢射不中,卻毫不氣餒。「蒙古馬精神教會我,失敗不是終點。」她抹去汗水,再次彎弓搭箭。「就像蒙古族諺語說的,『好馬登程奔到頭,好漢做事做到頭』。」
最為激勵的莫過於摔跤體驗。在蒙古族勇士的示範下,學子們兩兩角力,塵土飛揚。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林佳音摔倒三次,還是站起來再次上前,全場歡呼。「摔跤不是蠻力,是意志的較量。」他激動地說,「蒙古馬精神就是『不達目的絕不罷休』。這讓我反思時下的快節奏生活,我們常求速成,卻忘了堅持的過程,也很重要。」
據介紹,蒙古馬精神源於草原社會千年的磨礪,是民族精神的精華,更是時代奮進的動能。學子們此行不僅是一次文化體驗,更是一場精神淬煉。\大公報實習記者郭佳欣、林佳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