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七旬「香港學神」讀中史再認識祖國

時間:2017-04-25 03:15:53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唐曉明報道:自稱「香港學神」的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陸宏廣(見圖)透露,小時候不喜歡中史,覺得每個朝代都是打打殺殺,看似沒多大價值。三年前,他得悉北大有大量近代史第一手館藏待發掘,於是報讀了北京大學和香港樹仁大學合辦的中國近現代史碩士學位課程,由此重新認識國家歷史。

  擁逾20個專業資格

  現年70多歲的陸宏廣笑言自己是「香港學神」,確實並非自誇。他擁有的20多個專業資格,由學士到博士學位,無論土木工程學、法律學和音樂,不分中國、英國和美國,都有涉獵,由大學畢業至今,學習生涯從無間斷,「在學時考慮現實情況後選讀港大土木工程,碩士期間進修土壤力學,其後因工作需要繼續進修,例如修讀港大法律學位課程,甚至到英國考埋『大狀』。後來考慮退休,覺得再讀專業術科意義不大,結果又在中文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修讀音樂碩士學位。」

  三年前,陸宏廣自我挑戰,報讀了北大和仁大合辦的中國近現代史碩士學位課程。他告訴記者,小時候不愛中史,會考時修讀中文和中史最吃力,花了三分之一的溫習時間。「世界歷史會談及文藝復興,亦多着墨世界各地的哲學思想,但是中史多談帝王功績,每個朝代都打打殺殺,看似沒多大價值。」

  隨着多接觸社會、政治,閱歷漸長,陸宏廣希望多了解國家歷史,總結前人經驗。他說,北京大學是知識的搖籃、學術的泰斗,這是香港人入讀北大難得機會,直言大量第一手館藏等待學生尋幽探秘,「近代中國史料最多的,不是台灣就是北京,北大很多中國歷史資料存留,卻未解封,學生從中可獲得更多不為人知的歷史資訊。」他藉課程為整理人生、盤點知識的一個途徑,其碩士論文正以研究其專業、香港工程師歷史為主。該課程現正招收港澳台學生,本周四截止報名。(見附表)

  陸宏廣表示,課程涵蓋清末至1949年的歷史,可讓求學問的學生重新認識祖國,「香港人非常幸福,豐衣足食,無受到內地戰亂影響,過去不少人對新政權感害怕。實際上,中國經過百年苦難,國家長期陷入分裂混亂的局面,全賴新政權將中國『完整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