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天舟一號昨「零窗口」完美升空,開啟「太空送貨」之旅/法新社
4月20日19時41分,搭載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的「太空快遞小哥」正式啟程,預計明日中午與天宮二號進行首次自動交會對接。在約五個月的任務期內,天舟一號將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三次交會對接,運送約六噸的物資與設備,並多次驗證「太空加油」等全新技術。這是中國載人航天空間實驗室階段的收官之作,意味中國將全面開啟空間站時代。/大公報記者劉凝哲文昌報道
天舟一號在19點41分「零窗口」完美升空。火箭點火約596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天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組成的空間站貨物運輸系統的首次飛行試驗,也被形象地稱為「太空送貨」之旅。
飛船自主對接免地面導引
從文昌升空後,天舟一號將開啟為期五個月的太空旅程。在飛船入軌後,預計將飛行兩天時間左右,瞄準在22日中午時分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自動交會對接,隨後將驗證「太空加油」等技術。值得一提的是,能夠保障空間站長期運行的「太空加油」技術難度極高,此前僅有俄羅斯、美國曾進行過類似應用。
在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組合體飛行約兩個月後,天舟一號將驗證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繞飛交會對接技術。其中,繞飛交會對接技術難度超越以往,要求天舟一號自主繞飛,加速趕到180度轉向的天宮二號,從前側與天宮二號進行對接。這將打破以往由地面完成遠距離導引的模式,改為全程由飛船自主完成,是未來空間站建造和運營的關鍵技術。
四項科學任務瞄準高精尖
除突破空間站建設的關鍵技術外,天舟一號還肩負科學探索使命,搭載了非牛頓引力實驗等10餘項應用載荷。據介紹,天舟一號將開展四項科學任務,包括兩相系統實驗平台的關鍵技術研究,非牛頓引力實驗檢驗的關鍵技術驗證,主動隔振關鍵技術驗證以及微重力對細胞增殖和分化影響研究。這些科學任務瞄準高精尖基礎技術,甚至可能為星際移民作出生命科學方面的準備。
完成既定任務後,天舟一號將攜帶空間廢棄物回大氣層,並受控至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上空隕落,一方面可避免成為太空垃圾,同時充分體現中國為維護潔淨、安全的太空環境的負責任態度,而天宮二號則將留軌繼續開展拓展試驗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