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會見了林鄭月娥,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亦向林鄭月娥頒發任命她為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的國務院令。兩位國家領導人都強調,香港的未來「充滿機遇和希望」,中央堅持「一國兩制」的決心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將全力支持林鄭月娥和新一屆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強化兩地交流合作
不論是香港的繁榮穩定,還是全港市民的切身福祉,都要依賴經濟有所發展。林鄭作為下屆特首,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特區政府須進一步密切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合作,特別是要緊緊把握「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這兩大戰略機遇,並盡快設立專責委員會籌劃落實相關工作,帶領香港趕搭國家發展快車。
習近平主席在會見林鄭月娥時,讚揚她具有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對國家和香港有心、有力、有承擔,符合中央對行政長官的一貫標準,成功當選是實至名歸。他強調,香港長期積累的一些矛盾和問題近幾年逐步顯露,「這個階段有挑戰和風險,也充滿機遇和希望」。李克強總理則表示,中央政府全力支持林鄭和新一屆特區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並加強與內地交流合作。他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及「債券通」等措施,進一步密切內地與香港的交流合作,繼續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希望她不負眾望,團結帶領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增強香港的競爭力,為香港發展邁上新台階營造穩定環境。
誠如李克強總理所指出,香港的發展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國家的需要。香港回歸20年,仍然是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大都會,但隨着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保護主義抬頭,香港的傳統產業優勢正在縮窄。香港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經濟體,未來若想尋求高增長並不容易。但幸運的是,香港背靠祖國,而內地正在不斷深化改革,提出包括「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一系列新構想,這些都是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絕好機遇。
突破經濟發展瓶頸
林鄭月娥早前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等都為香港未來經濟發展提供了很多機遇。特區政府必須穩中求變,成為經濟發展的「促成者」和「推廣者」,通過財政、稅務等新措施增強香港的競爭力,形成民、商、官及官、產、學、研合作,令傳統優勢產業與新興產業同步發展。同時必須和香港市民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包括改善醫療及福利制度等。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是突破三地經濟發展瓶頸的關鍵。香港可以與其他城市共建核心金融圈,開拓人民幣在亞洲地區的結算與投資業務,使香港成為人民幣在亞洲地區的貿易清算中心;同時也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內地、東盟地區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投資往來的重要平台。
「一帶一路」可以為香港在專業服務、金融服務、工程建設、高增值航運服務、旅遊服務及會展節慶服務等至少八個方面帶來商機。尤其是資金融通。目前香港已經實現了「滬港通」和「深港通」,中央政府還在考慮「債券通」。林鄭此前表示,特區政府將爭取擴大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品種和頻率,這必將為香港帶來新的發展。
近年香港政爭不息、社會撕裂,嚴重窒礙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團結社會、凝心聚力,是港人的共同心聲和迫切期待,中央亦希望香港「團結包容、戮力同心」,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方面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國家正在穩步推進深化改革、「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等重大戰略,給香港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要想把握好這些機遇,當務之急是特區政府應盡快設立專責委員會,由特首親自掛帥,集合政府各部門,以及政、商、學等各界精英,共同就如何配合「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推動本港經濟發展,進行具體的籌劃和落實工作。
同時,本港各界也應放下歧見,支持新一任特首落實管治新理念、新思路,讓香港發展重回正軌,全力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共同開創更美好的前景。
廣東省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