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的燈光漸漸轉暗,銀幕上的高解像度畫面隨着立體聲全方位佔據了眼睛和耳朵,自覺地關掉手機鈴聲,調整一下鼻樑上架着的3D眼鏡,背部微微後仰,享受着舒適的座椅承托,我們安然進入電影的奇幻世界。我相信大部分讀者和我一樣,同樣享受在戲院欣賞電影。
現代媒體學權威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提出了「熱媒體」之說。在這學說出現之前,媒介只被視作為一種運載信息的工具,並不能改變信息內容,但麥克盧漢強調媒介的影響力,認為獲得信息的方式比信息內容本身來得更重要、更有影響力。他的名句「媒介即信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塑造了當代社會對媒介的基本認知,在戲院觀賞電影的經驗,引證了「媒介即信息」理論。我們或許已逐漸習慣透過電腦或手提電話看電影,浮光掠影地追看劇情,但當電影離開了戲院,其感染力便會大為減少。我們只能在戲院才很可能享受令人回味的細膩演藝,或精彩的光影和音效細節,亦只能在戲院才能與其他人一起分享電影主角的喜怒哀樂,這體驗實在難以取代。
香港製作電影已有超過一個世紀的歷史,記錄了社會發展的足跡,反映不同時代的文化,絕對是香港的「軟實力」。電影和戲院是相輔相成的,電影院的蓬勃發展,除了可以使公眾更方便地體驗觀賞電影的樂趣外,亦為不同類型的商業電影提供更多放映機會,從而鼓勵電影製作,推動香港電影產業的長遠發展。
可惜,香港戲院的數量近二十多年持續下跌,座位數目由1993年約十二萬二千個下降至2015年約三萬八千個,這情況令業界和不少電影愛好者感到憂慮。現今的戲院多數位處商場內,毗鄰零售、餐飲和娛樂等設施。但戲院與其他零售設施不同,有特定的建築設計要求,如果在商場項目落成後才改建戲院,額外的建築成本會成為障礙,減低商場提供戲院的機會。
有見及此,我在三月中公布政府促進電影院發展的新措施。政府已初步物色兩幅分別位於啟德和沙田政府計劃出售的商業用地,在當中的土地契約中,加入電影院最少座位數目的規定。相關政府部門正就這兩幅用地作進一步技術性評估,如進展順利,預計有關土地可在未來數年推出市場。此外,我們考慮到電影院和文化及娛樂設施可產生協同效應,會進一步研究在啟德發展區旅遊中樞設置綜合式電影院的可行性,以及與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探討,在西九文化區預留地方興建電影院的可行性。
除了促進電影院發展外,政府會繼續鼓勵學生和青年觀賞電影,致力拓展觀眾群,包括資助舉辦香港國際電影節及相關電影欣賞活動,讓年輕人觀賞高質素的電影和參加映後座談會。北區大會堂的電影放映設施亦已於2016年12月開始運作,方便區內居民觀看電影。政府也會繼續採取其他措施促進本地電影業發展,包括鼓勵增加商業放映的港產片製作量,培育製作人才,以及在內地、台灣及海外市場宣傳和推廣「香港電影」品牌,支持香港商業影片參與國際影展,推動香港發展成為亞洲的電影融資平台。
部分電影院商近年陸續在不同地區開設新戲院,我期待政府的新政策和業界持續投資能夠「雙劍合璧」,為香港的戲院以至電影業發展帶來新氣象,開創新局面。我亦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在更多的新戲院「睇戲」,與各位一同體驗和享受「睇戲」的樂趣。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