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日經香港PMI指數按月跌0.3個百分點至49.6,且已連續第二個月下跌,顯示港商經營前景仍未見明朗,值得政府及各界關注。面對外圍經濟波動,港商做海外訂單的風險日增,政府及相關機構能夠提供協助的其中一個可行方法,是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考慮退回部分無索償個案保費,讓港商積極投保。
當然,不應由信保局獨力承擔支援港商的責任,政府可在需時之時,對信保局注入資金,讓更多港商受惠。
同時,信保局亦可考慮提供更多免費信用評估服務的次數,讓港商透過這些評估服務知道買家的財務情況,從而減低風險。
海外市場瞬息萬變,但港商往往難即時全面掌握外圍市況變化,港府駐外經貿辦事處宜為港企「收風」,將最新消息轉告商會。同時,港府經濟顧問及相關研究的官員,可負責分析各項宏觀經濟數據變化,對香港整體經濟有何影響,並將分析結果向商會作出通報。
另一方面,近年歐美經濟不景,部分政府以進口產品違反「雙反稅」(即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為由,對入口產品徵收甚高的懲罰性關稅,例如:歐盟在2013年6月5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板相關產品課徵臨時性反傾銷稅,當年12月6日開始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實施平均約47.7%的最終雙反關稅。不少港商難獲取有關「雙反」的資訊,內地行業商會則「收風」能力強,故此,港商會宜與內地商會結盟,共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