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重點展品(部分)
1 寬項圈和平衡墜
•或第12王朝(約公元前1985-公元前1773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
此類造型的項圈在古埃及被稱為「瓦賽赫」,即「寬」之意。這件項圈由大小不同的圓柱體彩珠串成,使用總長度遞減的珠串來創造彎曲的形狀,在古埃及人眼中,寬項圈不僅是裝飾品,還具有保護力量。
2 圖坦卡門巨像(被阿伊和哈倫海布挪用)
•第18王朝(約公元前1550-公元前1295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
有別於傳統的法老雕像,圖坦卡門巨像用寫實的手法展現這位少年法老的氣質。在圖坦卡門死後,重臣阿伊和哈倫海布先後繼位,圖坦卡門巨像腰帶扣上的王名圈顯示二人先後挪用此巨像。
3 奈赫斯胡特比提的人形棺
•後期埃及(公元前664-公元前332年)
薩卡拉考古遺址
這批文物是薩卡拉新出土的彩繪人形棺。這件木棺上,亡者臉部塗以綠色並佩戴彎曲的假鬍鬚,旨在模仿傳說中死而復生的歐西里斯(埃及神話中的冥王),寄寓了重生的盼望。
4 貓木乃伊
•後期埃及(公元前664-公元前332年)
薩卡拉考古遺址
薩卡拉是巴斯特(古埃及神話中貓首人身的女神)的主要崇拜中心之一。貓木乃伊是信徒獻給女神的還願物,因此神廟設有繁殖場飼養家貓,並由祭司製作成木乃伊。現代X光顯示,部分木乃伊內部被填充其他材料,存在造假現象。
5 三種文字書寫的石碑
•羅馬時期(公元前12年)
埃及國家博物館
這塊石碑原本位於丹德拉神廟附近,以三種文字書寫:埃及聖書體、埃及世俗體以及希臘文。
這塊石碑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非常罕見的私人三語銘文,作者不僅用聖書體和世俗體向埃及同胞講述自己的慷慨,還用希臘文講述給希臘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