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專家解讀/賽事連接粵港澳 凸顯文旅「空間效應」

時間:2025-11-21 05:03:03來源:大公报

  圖:遊客與全運會吉祥物「喜洋洋」合影留念。\中新社

  「全運會賽事遍布粵港澳各地,形成全域聯動的『空間效應』。」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謝寶劍表示,本屆全運會讓外界看到一幅「運動版大灣區地圖」,從一場比賽延伸到一座城市,票根優惠等措施亦帶來長尾效應,令文旅消費鏈條明顯被拉長。謝寶劍認為,要令「觀賽+旅遊」的模式成為長效動力,首先要營造更濃厚的現場和城市氛圍,讓外地民眾在消費中自然接觸體育、感受文旅魅力。其次要加強粵港澳三地協同推廣,吸引更多外地居民來觀賽和旅遊。

  謝寶劍指出,今屆賽事首次全面試行「無感通關」模式,若能在更多活動上應用,將大大提升整個灣區的流通效率。同時,三地可按自身特色優化賽事分配,如廣東繼續加強傳統與新興項目,香港發揮馬術運動優勢,澳門側重觀賞性項目;場館在賽後亦可因應城市定位進行再利用,在賽事結束後仍能吸引遊客來體驗灣區的體育魅力。

  針對全運會的「一程多站」主題遊及景區優惠是否會繼續推廣的問題,謝寶劍表示,大灣區具備打造跨境體育旅遊路線的潛力,包括通過帆船、徒步等活動連結三地地標,並加入更具互動性的AR體驗。他又透露,未來有可能建立大灣區體育主題城市聯盟,甚至探索亞太區體育場館聯盟,推動資源共享。\大公報記者盧靜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