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PMI連跌兩個月至49.6

時間:2017-03-04 03:15:33來源:大公網

  香港企業經營環境仍然欠佳,2月份日經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6,按月跌0.3個百分點,且連續第二個月下跌,反映香港私營企業看淡業務前景,營商環境並不穩固。商會人士指出,美經濟前景未明、歐洲需求持續疲軟,商界對前景「睇唔通」,故採取保守經營策略,籲港府應密切注視外圍市況,考慮推出扶助中小企措施。\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全港各區工商聯會會董羅少雄表示,現時香港做生意環境欠佳,一方面是租金等固定支出高昂,另一方面則因歐美需求不振,令港商更難接訂單,即使有生意亦屬「豬頭骨」,即會是一些利潤偏低,但要求多多的訂單。他坦言,不少中小企都在「捱世界」,希望政府考慮盡早推出扶助中小企的措施,例如減稅等。

  東保集團負責人陳鑑光亦指出,外圍市況不景氣,令港商接海外訂單風險不斷增加,希望政府能增加對港商的支援。他透露,現時內地一些地方已推動出口保費退回計劃,若該項保單沒有索償,企業便可全數取回保費,這大大減低企業的保費負擔,建議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可效法。

  產能過剩逼裁員

  IHS Markit經濟師Bernard Aw表示,香港私營企業的整體營商環境由2017年伊始大致停滯,再而至2月份惡化。產出與新訂單持續下跌,導致產能過剩,促使企業裁減職位。

  本地市場需求疲弱,海外需求亦一直未能填補。出口訂單持續負增長,而內地對香港產品及服務的需求則進一步下跌。此外,商品價格升勢大幅減緩,2月份通脹看來得以進一步緩和,香港企業有減價空間,並在呆滯的市道中保持競爭力。

  報告指出,市場對香港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減少,再次成為2月份採購經理指數下跌的因素。產出和新訂單量同時報跌,但幅度已較1月份收窄。受訪業者指,經濟低迷、美元強悍,使客戶需求下滑。

  港匯強影響出口

  港元匯率持強,間接推高了香港的出口價格,影響國際銷情。企業2月份新接的出口訂單,縮減率為2016年4月以來最高;至於來自內地的新訂單,亦已連跌31個月。香港私營企業為應對需求緊縮,即使上月曾添加人手,但最終亦要在2月份裁員;不過,資料也顯示,員工離職和企業重組都是職位流失的原因之一。

  儘管需求疲軟,企業由於憧憬有訂單增長,因此在2月份繼續累積庫存,惟採購活動和投入品庫存的擴張率已經放緩。企業添購投入品,令供應商配送活動更頻繁。業者報告,供貨耗時已連續第三個月延長,惟平均程度屬輕微。企業又提及,紙板等物料供應有所短缺,導致供應商表現倒退。同時,成本通脹周期步入第八個月,但在投入品價格和薪酬兩者升幅收窄情形下,2月份成本通脹率是去年10月來最小。由於成本升幅放緩,企業在疲弱的市道下減價。展望未來12個月,業者對產出前景並不樂觀,信心度徘徊低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