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林鄭人氣上升  政綱一枝獨秀

時間:2017-03-03 03:15:41來源:大公網

  特首候選人林鄭月娥,昨日出席「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舉辦的交流會,作為三位候選人中唯一一位女性,亦極有可能令到特區出現首位女特首,林鄭在會上受到姐妹們的熱情歡迎,乃是意料中事。

  然而,在林鄭的「人氣」上升聲中,有人卻提出,林鄭遞交的五百八十張提名票中,來自三百二十多名「泛民」選委的一張也沒有,說明她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支持,也沒有做好「泛民」的工作;另一位由「泛民」保送入閘的參選人曾俊華更「得意洋洋」的說,只得到建制支持的特首,未來將難以做好管治工作,雲雲。

  事實果是如此嗎?答案是不。

  事實是,林鄭並未獲得「泛民」提名票,原因何在,要回答這個問題的,不是林鄭、而是「泛民」選委。作為一位選舉委員,由界別選民推舉或選舉產生,他們的首要或唯一責任,是要為香港選出一位能為中央信任、港人擁護且有良好管治能力的特首,而不是借特首選舉的機會,利用自己手中的提名票去達到某種政治圖謀和目的。而此次「泛民」選委,以政治取向來「劃線」,甚至提出了以推翻人大「八.三一」決定、不為二十三條立法、撤銷對劉小麗等四名違法拒誓議員的司法覆核為條件,要挾參選人答允這些條件,才會把提名票送上。本來莊嚴的特首選舉,被他們扭曲成了一場醜惡的「魔鬼交易」。

  對此,林鄭本人昨日在回答這一「質疑」時表示,按照基本法,一千二百名選委由四大界別組成,她的提名票廣泛來自各個界別;至於「泛民」選委,為尊重他們的「提名策略」,故而未有作出爭取。

  這一回應,是實事求是和有智慧的。未獲「泛民」提名票,責不在林鄭,而且恰好相反,如果林鄭也像另兩位參選人那樣,但求「入閘」,不惜以原則和立場作交易,那麼,就算拿到三百張「泛民」選委提名票,也絕非光彩和值得自豪的事。作為下屆特首,彌補社會裂縫、重建融和關係,當然是管治工作的要點之一,但是,如「泛民」選委般以重啟政改和二十三條立法來作為提名條件,卻是本末倒置和居心叵測的。

  正如林鄭月娥在多次回答有關問題時所指出,在社會氛圍未見改善、客觀條件也尚未具備之際,重啟政改和為二十三條立法,只會是重新挑起政治爭拗和加劇分化對立而已。眼前特區,如何找到經濟新起點,更好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如何推動創科和創新產業發展,為年輕人帶來夢想和出路,以及開拓土地來源、放寬居屋市場、增加「上車」機會等等,都有大量實際工作需要特區政府帶領全社會共同努力去逐一實現,這才是特區社會當務之急而非政改和二十三條立法。林鄭月娥提出的政綱捨政治爭拗而重經濟民生,正是務實有為和負責任的表現,未得「泛民」提名完全無損其參選大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