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投行中金,於周一率先調高了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由6.7%調高至6.8%;同時大幅提高PPI增速一倍至7.5%(原值3.6%),若成真意味着中資股盈利將大幅回升,並支持今年表現亮麗的國企指數在年內更上一層樓。
中金報告最大的亮點,在於他們認為中國經濟經過五年的調整後,已開始了新的增長周期。尤其是消費和製造業投資恢復增長,至內生動力重現,而且這種增長有望持續較長的時間。
除了中金,內地安信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上周也建言監管層,要警惕今年經濟可能出現的兩隻黑天鵝:一是今年恰逢地方政府換屆大年,可能出來投資過熱現象;二是三、四線城市房價,會不會跟去年二線城市一樣,出現大幅上漲?
在筆者看來,中金梁紅和安信高善文都是對內地經濟有深入研究的專家,他們也許是從去年底至今公布的宏觀數據中,發現了一些苗頭,配合他們扎實的學術功底,才提出了較大膽的預測。對於投資者而言,他們的觀點值得高度重視。
到目前為止,內地和外資投行(大摩除外)主流的觀點,仍然是中國經濟近期的強勢,從下季開始將無以為繼。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將導致資金持續的外流壓力;房地產投資將萎縮,並導致經濟增長動力銳減等。
以筆者觀察所見,內地一線城市樓市供應不足,三四線在政府鼓勵下,去庫存去的很快,但新開工率不足。如果政府未能未雨綢繆,高善文擔心的黑天鵝極有可能成為現實。
至於中國經濟是否如中金所預期的開始了新周期,相信仍有待時間和數據驗證。投資者則面臨一項現實選擇:港股年初以來已有一成升幅,是離場持盈保泰,抑或繼續持有作中長期投資?筆者對中國經濟有信心,所以會繼續留在市場。但是在操作上會跟一些內地基金學習:多一些靈活性。比如商品、造紙、汽車製造股份已累積不少升幅,不宜重倉。等候回落至50天線才考慮吸納。一些年初以來未上升的優質股份,如軟件、消費,以及受益再通脹預期的內地化工行業各子行業龍頭等,可以多加關注。